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企业邮箱
搜索
首页
视界
岁月
风云
人物
深度
法治
热图
夜读
文化
快报
信息
财经
健康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岁月
遵义会议会址确认记
贵州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坐落着一幢青瓦灰砖砌就的两层小楼,这是人们所熟知的遵义会议会址。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寻找和认定会址颇费周折,用了4年时间。 195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中共遵义地委、遵义地区专员公署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委员会筹委会,决定筹建...
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1951年6月的一天,从报纸上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的消息,28岁的“香玉剧社”副团长常香玉义愤填膺,彻夜难眠。她对丈夫陈宪章说:“美国发动侵略战争,企图扼杀新中国,咱能不能做点啥?”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
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张爽 “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地美丽、优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越发浓烈。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它才能被填满……”安德烈·高...
时间的河流与母亲的光阴故事
作者:韩良露 生命是一条长河,在时间的河流中,没有人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管何时何地,我们踏入的都是不同的时间之河。 我对这个说法一直深信不疑。时间的河流不断地向未来流去,逝水年华,我知道自己永远不能回到以往的时间之河中。我只有一条...
厮守,一眼千年
作者:樊锦诗 敦,大也;煌,盛也。 那时,我第一次见到敦煌,见到黄昏时分古朴庄严的莫高窟。远方铁马风铃的鸣响,让我好似听到了敦煌与历史千年的耳语,窥见了她跨越千年的美。 1962年,我第一次到敦煌实习,当时满脑子都是那些一听就让人肃然起敬的名...
带着汉语的乡愁离去
作者:艾江涛 在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7天后,据瑞典媒体报道,95岁的著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于当地时间10月17日去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马悦然,这个来自瑞典的老头儿,以瑞典学院有资格对诺贝尔文学奖投票的18位终身院士中唯一一位精通汉语的学者身份,为中国...
荣枯有时
作者:熊培云 那一天,外面很冷,我和表弟在外婆家附近的稻田里走着。外公、外婆早已过世了,我们这些子孙如今分散在中国各地,做着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 小时候在树下一起嬉戏、打闹,许多记忆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多年后,我甚至也是在偶然之间望见田间有这样两棵树,...
旧友
作者:陈思呈 既生我,何生亮 我父母是一对热爱音乐的雅人。我爸长期订阅《广播歌选》等杂志,自学各种乐器。他还煞费苦心地请了一位老师来家里教我拉小提琴,为的只是他可以顺便蹭课。我妈对音乐的热爱要通俗一点,看起来更像是对舞台的热爱。她热衷于各种登台演出的机会...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