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磨豆腐。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大众对豆腐的喜爱推动了豆腐制作工艺的前进和发展。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这样的健康食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
但听说吃豆腐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痛风患者真的不能吃豆腐吗?
痛风主要因为人体尿酸过高引起,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因此,痛风患者要少吃含有大量嘌呤的食物。嘌呤主要存在于一些常见的动物内脏中。豆制品中也含有嘌呤,但不是说痛风患者完全不能食用。
一般来讲,干豆类中嘌呤含量普遍要高于豆制品。如干大豆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100g约含嘌呤200mg 。但经过加工,过程中挤去了“黄浆水”,制成豆腐后,其总嘌呤含量大幅度下降。
以市面上常见的几种豆腐为例:
北豆腐:100g含嘌呤<70mg;
南豆腐及内脂豆腐:嘌呤含量相对较高,但100g也均≤100mg;
日本豆腐:其实是由鸡蛋与纯水制成的,并非豆制品,100g含嘌呤的量<1mg。
总体而言,豆腐属于中等嘌呤含量食物(100g含25~150mg),且为高蛋白质食物。有研究表明,食用豆腐并不会显著增加血清尿酸值。所以,痛风患者可适量食用,如每周3次左右,每次约100g豆腐。
痛风患者可以吃其他豆制品吗?
对于其他人工大豆制品,因加工工艺不同,嘌呤含量也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
豆干:属于豆腐再加工制成,属于中等嘌呤含量食物,可适量食用。
豆浆:含水量较高,嘌呤含量并不高,以20%的浓豆浆为例,100g含嘌呤量约为60mg。所以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每日喝200ml正常浓度的豆浆并不会引起血清尿酸值的明显增加。
腐竹、豆皮等大豆制品:嘌呤含量相对较高,100g约含160mg,建议每周食用1次,每次不超过100g。
豆粉:嘌呤含量最高。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我们整理了一个豆制品“排排站”,记住他们的顺序,可以控制自己的饮食,让自己吃得更健康:
豆粉>腐竹>豆皮>纳豆>内酯豆腐>干豆腐>水豆腐>豆浆
其他豆类能吃吗?
其他豆豆主要包括杂豆类和豆类蔬菜两大类。
杂豆类是指除了大豆之外的红豆、绿豆、花豆、芸豆等,其中,蚕豆嘌呤含量最高。
嘌呤含量顺序我们也准备好了:
蚕豆>黄豆>绿豆>微豆>黑豆>红豆>芸豆>赤豆
痛风患者应避免直接食用大量杂豆,再加工的杂豆类及其制品,多属中等嘌呤含量食物,可适量食用。
豆类蔬菜包括:荷兰豆、豇豆、豌豆、鲜豆荚(毛豆)、豆芽等。
此类食物嘌呤含量都不算高,如:黄豆芽<30mg/100g,绿豆芽约为10mg/100g,痛风病人可日常食用;熟毛豆<50mg/100g,豇豆角为45mg/100g,荷兰豆约为75mg/100g,豌豆<90mg/100g。
痛风患者可适量食用,每周4次左右,每次约100g。
痛风患者对豆类及其制品没必要畏之如虎,尤其是经过加工后的豆制品,大多数可以适量食用。虽然痛风患者可以适量吃豆制品,但总的嘌呤摄入量不能增加,可用一些豆制品代替部分鱼、肉类食物,而绝不能在吃鱼肉之外再加豆制品。同时,量也要控制,建议每日大豆摄入量<30g,换算成豆腐<90g或浓豆浆不超过1碗。如果食用后身体有任何不适,请立刻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