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危害不容小觑
消除疾病需多方形成合力
今年“3·18全国爱肝日”的主题为“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发生与以上传播途径有关的高危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丙肝的感染。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和打耳洞等行为,可能造成黏膜破损出血,也会造成乙肝、丙肝病毒的传播。
如果感染了乙肝、丙肝病毒,没有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就会有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肝癌已经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四位。同时,肝癌在癌症死亡率中位居第二位,由乙肝引发肝癌的比例高达92.05%。
自《“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力度,控制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水平,同时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多款创新药物通过医保谈判的方式,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要推动中国的肝炎防治,除了政府的支持与投入,还需要诊疗机构、 制药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和配合。
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便是其中的一分子。
自2017年开始在中国商业运营以来,吉利德科学已经在国内成功上市了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领域的5个创新抗病毒药物。其中,3个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正在通过更广泛的药物可及,惠及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此外,吉利德科学还持续投入,大力支持全国范围的病毒性肝炎公益筛查、检测和义诊活动,并联合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药品经销企业,共同发起 “传染病诊疗一体化公益行动”,以期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重视程度,推动疾病的早诊早治、规范治疗。
“为公众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世界是吉利德科学的目标。公司成立30余年,已研发超过25种创新药物,取得了多个医学上曾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突破,丰富了患者的治疗手段。”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表示,“我们深知,推进科学研发、扩大药物可及只是改善公众健康的一个方面,吉利德科学将继续发展,并加强与各界的合作,支持提升医疗水平和公众教育,提升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减少歧视,帮助更多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今年“3·18全国爱肝日”期间,吉利德科学再次联合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型丙肝义诊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持续6天,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多家医院,惠及超过7000名患者。
乙肝诊疗迎来新标准
寻求治疗应“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国内约有9000万名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2800万名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与此同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正在呈现老龄化趋势。如果中老年患者没有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将大大增高。
为了进一步遏制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提出,只要HB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排除其他原因),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但有高危风险因素,或肝脏组织活检结果显示炎症纤维化的患者,均应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
除了早诊早治,乙肝的规范治疗也十分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兰娟表示:“乙肝感染者要从根本上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来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以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延缓和减少肝功能的损害,减少肝衰竭的发生。治疗的同时,还要评估患者肝脏的状态,尤其是要定期检测HBV DNA的水平。高敏感检测有助于发现初期的病毒活动,建议中老年患者定期接受高敏检测,有助于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把HBV DNA降低到20国际单位/毫升以下,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肝癌风险,避免慢性乙型肝炎复发。”
如今,指南推荐的核苷(酸)类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老年人寻求长期规范治疗,亦无须过度担忧经济负担。
丙肝可病毒学治愈
及时治疗可“杜绝后患”
据统计,我国丙肝感染者总计约有1000万人,距离达到“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和血制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很多感染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CV)。
由于丙肝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感染者缺乏主动筛查的积极性,因此,存在患者漏诊率高、就诊率低和治疗率较低的现象。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如何从14亿人中找出丙肝感染者,需要更精准的防治策略。
针对主动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重点开展丙肝筛查的策略,此方法成本低,且效果好。除了提高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率外,如果能够在医疗机构中开展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丙肝 筛查项目,将有效地发现潜在患者。
李兰娟院士指出:“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等,都属于高危人群。”
李兰娟院士建议,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员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丙肝筛查,或者在自己的年度体检中增加丙肝的筛查。与此同时,希望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临床路径,相关人员在非感染科接受治疗时,如果发现有过高危行为,或者检查发现已经感染HCV,可以帮助他们转诊和治疗。
同时,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方案的问世,使大部分患者的丙肝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
2019 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再次更新,新版指南明确指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进入泛基因型时代,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治疗方案。
其中,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被纳入医保目录,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药物的可及性也获得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