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央行官网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个月(91天)期限买断式逆回购的操作量为9000亿元,6个月(182天)期限买断式逆回购的操作量为5000亿元。同日,央行在另一个公告明确202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未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买断式逆回购方面,本次操作1.4万亿元,而有8000亿元到期,因此实际净投放规模为6000亿元,是这项工具被创设以来的最小单月投放。”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他补充,2月MLF实现了2000亿元的资金净回笼,换言之实际2月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仅为4000亿元,央行对冲资金收紧力度相对有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买断式逆回购相当于为下月替换MLF而提前向市场释放中期流动性,这是2024年10月以来的基本操作模式。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持相似观点。“当前央行以买断式逆回购替换MLF的过程还在延续。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继续淡化MLF作用,强化多工具协同。”
对于央行近期操作,温彬对记者解释,年初以来,在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内部政策效果观察期、整体政策空间有所约束(稳汇率、稳息差、防风险)环境下,在适度宽松的总基调下,央行提出“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货币调控兼顾经济增长、通胀回升、汇率稳定和金融稳定多目标平衡。在此方向下,当前央行政策主要聚焦稳汇率、防利率风险、防空转目标,在公开市场也以回笼流动性为主。
不过,温彬也强调,2月底-3月有近3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3-4月有2.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若政府债发行和信贷投放力度不明显减弱,资金面紧平衡的压力难以轻易缓解。为此,伴随跨月临近,在总体紧平衡基调下,对比前几月2月MLF缩量幅度也明显减少(2024年11月、12月和2025年1月分别缩量5500亿元、1.15万亿元、7950亿元),也显示在市场利率快速上升下,机构对MLF的需求也在增多。此外,尽管近期央行暂停二级市场国债买入,但仍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来保持中期市场流动性处于相对合理水平。
王青认为,整体来看当前央行正在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并以此支持银行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这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特别是在近期受同业存款新规影响,部分同业存款较大规模流出银行体系,市场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整体上看,当前央行市场流动性管理具有‘放长收短’特征。”他称。
“展望后续,应观察美联储降息周期暂缓环境下中美利差对我国汇率的长期影响。”明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