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蓬勃发展,重点服务那些长期被排斥在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城镇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提供了大量可负担和及时有效的资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普罗大众的融资难题。
但是,提供普惠型资金都需要用户捆绑银行账户,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需要网络环境支持。
但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9年全球仍有约19亿成年人无账户,我国也有大约1亿成年人没有开立银行账户。
于是,对于那些没有银行账户的为数众多的普罗大众来说,意味着支付存在巨大困难,获得普惠金融支持可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数字人民币却可以有效避开需要银行卡的缺陷,既不需要银行账户,也不需要网络。
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之后,如屏显卡式硬钱包用于支付,数字人民币一样能够构建分布式身份认证体系,依托双离线功能,完全可以忽略地域限制,将账户开立、支付结算等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展,帮助使用者实时便捷支付,尤其为金融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数字身份识别与认证服务,不仅解决了在贫穷落后地区无网络支付问题,有效拉近了百姓与金融服务的距离,还解决了特殊场合如地铁、飞机、轮船、地下空间或者网络信号不佳场所的支付问题,使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业务融合、安全便捷、标准规范、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要,为各类金融机构、互金平台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支付产品带来更大的使用空间。
现行的双层运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数字人民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诸如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在这一体系下,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只能通过一种渠道(按1∶1兑换)从央行获取数字人民币。但这种双层运营结构并不能完全保证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非银金融机构把普惠金融资金直接送到人群手中,也不能保证运营机构发放的是普惠型贷款,而且还可能由此产生普惠延迟。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普惠金融功能,增加一道程序性设置,添加数字人民币无息借用专项普惠金融功能,就是中央银行以无息贷款方式发放数字人民币给有资质的运营机构,具体可以在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国有股份制银行、农商银行、农信社以及非银金融机构中遴选指定,由这些运营机构负责将这笔资金专款专用,指定用于普惠金融客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回溯系统监督运营机构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全部发放到普惠金融项目中。当然,运营机构可以向客户象征性收取一定利息费用,用于弥补贷款发放和回收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这里的利息费用必须由中央银行规定一定限度,不能超越这个限度,以确保最大限度追求客户满意度,保证用户充分享受到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普惠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