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银行APP“瘦身”成趋势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267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数字化大潮下,银行在经营最重要的线上客户入口APP的策略上正在发生变化。近期多家银行开启APP“瘦身”。

例如,邮储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自11月17日起,将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兴业银行今年10月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等。

银行整合APP背后实则是近两年银行APP渠道重要性上升的体现,一些互联网头部平台跨界开展金融服务,让众多商业银行深刻认识到场景与生态平台建设的重要性。银行相继开启APP“瘦身”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出现业务重叠。

银行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不可避免地会导致APP开发出现业务重叠、同质化等情况。如今,头部银行旗下附带3至4个APP成行业现象,但各APP分流难以形成合力也是既定事实,银行APP在流量快速增长后纷纷陷入增长瓶颈状态,只有把资源聚合起来,“攥成一个拳头”发力,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服务客户。

客户体验不佳。

随着银行纷纷迈入“APP时代”,众多的APP在为客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因数量过多,内容、功能交叉重叠,影响了客户体验。银行APP本是为了方便用户办理业务,但是多个APP有时反而让一些客户无所适从。例如,曾有某大行客户反映:“其实我想就下载一个APP解决全部问题,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APP的有些功能并不能相互替代,转账是一个APP,实时了解账户余额变化信息是一个APP,想买东西又是另外一个APP,太麻烦了。”

运维成本增加。

银行APP成本包含网络带宽成本,而APP的内容更新、资讯推送也需要运营团队的成本,识别黄牛、黑产欺诈等需要有外部数据成本,对接商户的成本也较高。据专业人士测算,较为成熟的APP开发、维护人员、设施和数据等各种成本动辄数千万。APP上有电商、理财、贷款、保险等,每个业务模块背后都要有一个团队维护和运营,如果一款产品在多个APP上都有,就需要分出多人来处理各个端口上的产品。因此对银行而言,APP整合已成大势所趋。

银行对APP的缩减整合,并非简单迁移,而是在业务升级之后的精细化运作,谋求平台化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一站式”金融服务。那么银行APP“瘦身”后应怎样发展呢?

要更加重视客户活跃度和体验。

对银行而言,在通过APP布局获取流量的过程中,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权衡用户体验,明确APP的核心地位,避免入口过多、同质化过高和信息过载造成用户对APP的认知混乱,操作体验不佳。从目前来看,银行APP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重技术开发,轻日常运营。有的银行APP的部分功能直接外链到其他外部平台,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直接通过银行解决,造成客户投诉较多;重注册用户,轻活跃客户。部分银行手机银行注册客户很多,但是活跃客户很少,实际发挥作用比较有限;重产品部署,轻客户体验。有的银行APP没有以客户为中心,尽管上线了很多产品,但是客户因为体验差,不愿意用。

要更加注重保护客户的信息安全。

移动金融时代,银行客户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账户信息安全。各银行需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全方位、多层面采取措施,构建健全完善的APP安全保障体系,从密码保护、交易保障、严防信息泄露等方面打造牢固可靠的“安全锁”,谨防网络金融风险,为客户账户信息及资金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互联网具有风险属性,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在转账、交易、支付等环节均存在风险隐患,因此需要特别防控终端安全风险、平台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确保用户资金安全。

毋庸置疑,未来银行APP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融合的,直销银行和手机银行整合、信用卡APP和生活场景APP整合等。另外APP会比较重视资讯推送和智能家居的整合,将进入功能精简或者千人千面的时代。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