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专家: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关键是破解“何以养医”难题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303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作者:邹臻杰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究竟要调什么、怎么调?
多部委近日联合印发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直指问题核心。《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目标,通过3至5年的试点,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到2025年,改革试点经验将推向全国。
有专家认为,医疗服务价格要回归平衡,将涉及到“以药养医”“以检养医”“以医养医”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药品、高值耗材的价差逐步被取消了,但诊断试剂、大型检验设备等仍然有一定的差价存在。”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梁嘉琳对第一财经表示。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是单纯的定价调价问题,设备折旧占比高的检查治疗项目,需要挤出水分,还利于民。
在8月27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公布省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试剂”集采结果中,雅培、迈瑞医疗、万孚生物等均被纳入集采;有媒体报道称,国产品牌的入围价格是原先收费标准的20%~25%。
与此同时,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过程中,将涉及医疗服务的单价、数量、质量等多种因素;而这也直接影响医生群体的技术劳动收入。
梁嘉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以“优质优价”“优效优价”来主导的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体系,也就是说,如何精准地给医疗服务来定价,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分配机制。避免将医务人员薪酬与项目价格、创收能力直接挂钩。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如何走向?

一位沪上三家医院的科室主任告诉记者,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中,医院应向弱势专科倾斜。比如儿科、精神科,这些科室过去在院内的医疗服务价格单价定位过低,那么,医院就会更倾向去发展有高值耗材支撑的如心血管科、骨科、肿瘤科等。

“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总体收入进行调控,一方面是通过价格改革对医疗服务单价进行调控,另一方面是通过分级诊疗体系对不同等级、专科医疗机构间的诊疗量进行调控。”梁嘉琳表示,“我建议也要探索引入中长期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估、患者自主报告健康结局的机制,以此来辅助价格调整。这就是在医疗服务质量保证的基础上上、还要保证效果,做到优质优价、优效优价。”
梁嘉琳还建议,医疗服务调价评估指标既要坚持“成本定价法”“收入测算法”,这包括:医疗服务收入结构、要素成本变化、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占比、大型设备收入占比;同时,要力争实现多方利益均衡,这包括医院卫生费用增长、医保基金收支结余、患者自付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此外,还要强化将医疗服务价格机制与医务人员薪酬、财政投入补偿等机制有效衔接,将医疗机构调价后收入传导到一线医务人员,更多向高诊疗能力、高患者满意度的医务人员倾斜。”梁嘉琳说。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