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银行发布2020年业绩显示,当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
年末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达到 24.40 万亿元、22.24万亿元和2.0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17%、6.96%、10.08%。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87%,净资产收益率(ROE)10.61%。
净息差为1.85%,同比下降4个基点。
不良贷款率为1.46%,比上年末上升0.09 个百分点。
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1.97元,派息率30%。
关键词一:“一体两翼”。
中行在“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愿景下,确定了“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一体”是指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把境内业务发展同国家区域战略衔接起来,逐步提升境内价值贡献和市场竞争力。“两翼”是指中行的全球化、综合化,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型经济。
关键词二:七大重点发展领域。
深化跨境金融发展方面,发挥全球化优势,努力成为跨境金融首选银行。突出科技金融发展方面,融入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加速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紧扣“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助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强化财富金融发展方面,通过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人民收入提高带来的金融需求。促进消费金融发展方面,助力形成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内需市场。探索县域金融发展方面,借助集团旗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基础优势,积极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三:数字化转型和风险管理两大重点策略。
“十四五”时期,中行将以企业级架构和数据治理为基础,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开放金融生态体系两大特色重点,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金融科技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同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将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作为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在持续推动综合化经营方面,中国银行副行长王纬介绍,2020年中行综合化经营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经营公司实现业务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16.11%,快于集团营业收入增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不断完善综合经营布局。
2020年中银金融租赁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雄安新区开业,汇华理财公司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挂牌,中银证券成功上市。中国银行目前的综合化经营已经覆盖了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全面建立。
搭建起集团综合化管控架构。
建立综合化经营发展领导小组和综合化经营协调委员会机制,推出一系列综合经营管理和发展的制度办法,集团对综合经营公司管控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
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
完善公司治理长效机制,调整优化董监事人员结构,强化派出董监事履职支持和管理,构建有效董监事履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综合经营公司董事会高效规范运作,同时稳妥推进集团股权清理和股权层级压缩。
加快完善业务协同体系。
在40家境内外分行推广落地区域联席机制,多措并举协同营销重大项目。打造综合经营示范样板,落地长三角综合经营办公室,探索投贷联动科创金融服务新模式。
“满足客户多元化综合金融需求,是我行综合经营的初心和使命。”
王纬在业绩发布会上说,中行将构建多层次金融供给能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链;明确业务定位,提升综合经营对集团的贡献;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历史机遇,突出业务发展方向,在跨境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重点布局、重点发力、重点突破。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下,大湾区、自贸区、自贸港内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化、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扩大进口各项举措,便于全球布局的中资银行,特别是中国银行,发挥联通两个市场的优势,服务境内外客户。
同时,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也为中资银行推进全球化业务提供了新机遇。
此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国际合作不断地落地,也将极大拓宽银行全球化业务空间。” 陈怀宇表示,“十四五”期间中行将抓住这些机遇,保持全球化在集团的重要比重,继续提升中行全球化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