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

杭锦后旗:当麦田装上 “智能血管” ,农业涌动智慧春潮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4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作者:任逸田
春分过后的河套平原上,杭锦后旗陕坝镇帐房村5000亩麦田正铺展着一场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北斗导航播种机正在匀速行进,麦种、肥料与贴片式滴灌带随着机械轰鸣同步沉入黑土,原本需要多道工序的春耕作业,如今通过智能化农机实现“播种—施肥—铺管—淹种”全流程一体化。这片由杭锦后旗重点打造的科技示范田,正成为当地探索“节水增产双赢”战略的核心试验场。
走进田间,深褐色的滴灌带如琴弦般整齐排布。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负责人李有良抓起一把带着湿气的土壤介绍:“传统漫灌每亩耗水400立方米,滴灌技术能压减到240立方米,节水40%的同时,节肥30%。”作为技术集成的关键,园区不仅优选抗倒伏的“巴麦13”良种,更创新采用圆盘开沟式播种机,配合分层施肥技术,使麦苗根系能穿透不同肥力的土壤层,构建起立体营养吸收体系。
这种“藏粮于技”的突破正在全旗铺开。2025年,杭锦后旗锁定12万亩小麦种植红线,依托2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将水肥一体化面积扩展至1.5万亩。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数据显示,新技术推广后,全旗年节水可达240万立方米,小麦单产预计从每亩48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部分示范田甚至有望冲击600公斤。
在农机手王海的驾驶舱内,智能终端实时跳动着播种深度、滴灌压力等参数。“过去500亩地要折腾半个月,现在3天就能收工。”他指着屏幕上0.8厘米的播种精度说,“北斗导航能让株距误差小于1元硬币直径,每亩用种量比人工播种节省5公斤。”这种精准化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30%的滴灌田已安装土壤墒情监测仪,数据直连杭锦后旗数字农业平台,农技人员可随时调取氮磷钾含量图谱,动态调整水肥配比。
站在田埂上远眺,播种机掠过的土地泛起微微潮气,与未作业区域的干燥形成鲜明对比。杭锦后旗农牧和科技局负责人李有良算了一笔生态账,“若全旗1.5万亩水肥一体化目标达成,每年可减少化肥流失300吨,节水产生的生态红利还将通过水权交易反哺村集体。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套整合了良种、智能农机、数字管控的技术体系,正在为同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套灌区提供可复制的‘杭后方案’。”
暮色渐浓,播种机仍在田野间划出笔直的轨迹,滴灌带在夕阳下泛着微光。当四月的新绿染透河套平原时,这片被科技重新定义的麦田,或将书写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新篇章。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