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鄂尔多斯市有序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引导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促进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让幸福伴夕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东胜区部分街道常住人口老年人占比逐年增加,由东胜区幸福夕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担实施的“幸福伴夕阳”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便应运而生。在项目服务中,东胜区幸福夕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整合专业服务人员资源,为残疾、低保、特困等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保障、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居家养老需求,实现“家门口养老”;在项目服务过程中建立养老服务档案,与老年人建立联系,每月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助餐送餐、义诊体检、保健理疗、家政保洁、探访关怀等3大项、9小项养老服务。目前,服务中心共服务低保、残疾、特困等老年人80人,已提供上门服务20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中心专业服务优势,助力辖区老年人群体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更多老人晚年生活更加温馨和幸福。
搭建桥梁让亲子关系更有爱。在伊金霍洛旗哈木图社区服务社,这里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聚焦现代家庭关系中子女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由社工扮演 “使能者”和“中介者”、“支持者”和“促进者”、“服务计划者”和“服务提供者”,开展了亲子营社区活动、安全教育讲座、青少年谨防电子烟等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一次次游戏和互动,搭建起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让家庭氛围更加温馨和谐。
专业服务让社区生活更美好。每到传统节日,康巴什区康城社区里便是一片热闹景象。文娱活动、手工制作、表演、讲座……各类活动在这里轮番登场,康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服务项目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居民青睐。自项目落地以来,康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服务项目开展各类小组活动20场、社区活动10场、个案探访服务10人。多样活动的举办不仅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更丰富了居民们的业余生活。
社会救助服务让特殊群体享受专业照护。为使脑瘫、精神、智力发育迟滞等心智障碍儿童把握住16周岁之前的“黄金干预期”进行“抢救性康复”,让孩子有更大机会走进学校、融入社会、独立生活,鄂尔多斯市慈善总会购买的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已帮助鄂尔多斯市60名心智障碍儿童得到专业康复服务,缓解了60户低收入家庭大病患者的就医负担。
据了解,鄂尔多斯范围内落地实施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针对社区普通居民,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普惠性、广泛性服务;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救助服务,并通过服务专业性的提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融入社区工作,参与社区事务,从而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十四五”以来,鄂尔多斯市民政局累计安排各类资金3600多万元,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实施完成自治区“五社联动”试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营、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项目246个,服务地域覆盖全市9个旗区的31个苏木乡镇(街道)、97个城乡社区,服务内容涉及特殊人群生活照顾、社区矫正、心理疏导以及居民社区融入等多个领域。服务人群涵盖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社会救助对象等,服务对象超10万人次,居民满意率达到99%,有效满足了居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