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柔娜
“之前的年度考核中,赛罕区发改委需要将全年的工作按年度任务要求统一整理,装订成册,报送市级考核组。去年以来,更加注重抓日常工作,按照年初任务安排,定期上报工作进展,年底考核只需准备当月的资料即可,考核组会综合全面的资料打分,不再需要重复工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减轻了基层压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发改委副主任兰海宇告诉记者。
“根据不同工作特点,调整加减分项和赋分权重,让考核更加精准。”2023年年底,赛罕区发改委让每名干部定期亮岗位职责、亮工作任务、亮工作实绩,对干部工作绩效进行领导评鉴、干部评价、社会评议,推动以岗位履职定实绩,以综合评鉴看优劣,以精准运用明导向,通过考核指挥棒推动为基层减负增效,更好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过去,考核是个极其繁琐的事,大家积极性不够高,现在有了新的考核机制,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所提升。”兰海宇说。
“大量精简会议、文件、台账等过程性指标,一些数据类的指标直接看数据、看结果,各部门有必要提供的相关材料全部通过政务内网上传,将开会述职改为了书面述职,集中开展民主测评优化为线上扫码测评,考核指标集中会审制开始推行之后,许多实践细节得到了关键性引导,工作精准性、效率性得到了大幅提升。”赛罕区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监督考核室主任吴天然介绍。
呼和浩特市2023年开始推行考核指标集中会审制,通过挑重点、挤“水分”、减条目、看实效,推动考核指标“瘦身”。“如今的考核只需针对宏观指标提供简要说明,然后上传到考核评价信息系统就可以。”兰海宇说。据了解,每年对当年度考核指标开展一次集中会审,会审前,印发通知提出不得将不能反映实绩实效的一般性、过程性工作作为采分要素,不得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除有明文规定外不得将是否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增加机构人员作为抓落实的评判依据。只有经过会审通过的考核指标方能录入考核评价系统,不得随意增加。
“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要求各考核指标监控单位通过现场查验、动态评估等方式,及时进行预警提醒,掌握工作推进情况,由‘重痕迹’向‘重实绩’转变。”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考核工作科科长张刚平说。
按照“交卷意识”“结果导向”的原则,对评价单位制定的评分办法“过筛子”,呼和浩特市去年共对68家参与考核指标评价单位提出230余条精简改进建议,削减压缩开会、发文等评价条目350余条。“考核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工作质量,但是过于复杂的考核会让基层不堪重负。我们将继续通过对考核指标的‘瘦身’,防止‘材料考核’‘搭便车考核’等。”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宝力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