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将在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增发国债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解读。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今年发生在京津冀、东北等地的暴雨洪涝灾害,暴露出我国在防汛防洪、救灾应急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项,同时灾毁耕地和农田也亟待修复重建。增发国债能够推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度,资金将优先用于医院、学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同时,增发国债能够切实支持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资金将重点用于加快实施海河流域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强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运行管理。围绕水利设施补短板和受灾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化雨水情监测网和智慧化调度决策系统,进一步完善流域特别是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另一方面,在重点支持华北、东北等地将具备条件的灾毁农田全部修复提升成为高标准农田的同时,统筹支持受灾地区及其他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增发国债项目储备充足。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此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落实“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与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统筹推进国债项目安排实施各项工作。据介绍,9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组织各地方储备了一批项目。经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有7000多个,国债资金需求超过1万亿元。同时,各地方还正在按照国债投向领域,抓紧再储备一批项目并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增发1万亿元国债项目储备充足。从项目筛选看,项目需要符合规划或实施方案,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需要满足投向领域要求,精准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此外,项目还得满足前期工作比较成熟、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等要求。
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抓紧与相关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统筹做好国债项目各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组织各地方,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梳理报送一批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督促指导地方加快项目建设实施,加强项目监督检查,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