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凯 孙丽 李珍
漫步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大街小巷,文明城市的靓丽风景跃然眼前:平坦通畅的道路,车水马龙秩序井然;街角公园内,休闲的人们轻歌曼舞,谈笑风生;繁华商圈中,商铺门店整齐划一;社区楼宇,邻里和睦互助友善;政务大厅,党员“帮办代办”暖心贴心;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更是犹如一股股清风扑面而来,点点滴滴勾勒出这个季节最温馨的画面……
文明,是一种城市气质,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导向,坚持把创城作为“一把手”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并组织实施、一体督查考核。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处级领导、全区各委办局包联社区、小区;成立四个专班,各部门、单位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全区上下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创建体系。
3月2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第六届自治区文明城市”。作为自治区的服务业大区,首府商贸业第一区,如今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步步有风景、处处有文明,以文明塑造城市品格,润物细无声地将文明的种子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成为助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源泉。
“健全机制”推动文明创建更有力
今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创建周期的第三年,是收官之年,也是命名表彰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先后成立了处级领导、全区各委办局包联社区、小区的工作机制,将包联工作作为常态长效抓创城的有效手段固化下来;二是成立了四个专班,即:实地督查专班、网报专班、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专班、督导考察专班。各专班各负其责,确保了创城各项攻坚工作的全面高效推进;三是区创城办实地督导组由最初的5人增加至21人,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区创城办、两办督查室联合纪委每日开展实地督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同时,针对市包联领导及市创城办督导发现问题情况,由各处级领导分别认领,牵头整改;四是根据《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和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合同约定,建立了对第三方环卫公司考评机制,每月对环境卫生作业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五是每周召开创城工作调度会,及时分析总结本周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解决情况,按照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工作机制,压实各地区及责任单位责任,同时作为奖勤罚懒的重要依据。六是各地区、各责任单位目前已排兵布阵,保证每个点位有人盯有人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点位长身上;七是针对网报材料工作报送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区纪委成立专案组,深入各地区、各责任单位进一步详细了解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建成效更加明显。
“好人效应”引领文明新风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进而温暖一座城。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扎实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榜样就在身边”学习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模范典型事迹进公园、广场、街道、社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建立好人挖掘、好人培育、好人评选、好人表彰、好人礼遇等系列工作机制,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回民区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推荐评选活动,并通过组织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好家风好家训巡讲巡演、“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最美行业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着力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用好人力量润泽人、用核心价值观熏陶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累计评选出中国好人1人,内蒙古好人2人,自治区道德模范6人,呼市道德模范31人,青城好人15人,“回民区好人”42人,16名学生获得呼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有力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了群众评、评群众,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等“软实力”的持续提升。
向善向上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身穿“红马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一抹志愿红。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活跃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街头巷尾,大家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回民区贡献力量。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倡导和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一系列志愿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维护公共秩序、美化市容环境、传播文明风尚的同时,全面提高群众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为了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建立了挂点联系、文明委单位结对共建、企事业单位包联帮扶机制,成立“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医疗健康”“法律宣传”“助学支教”“卫生环保”“扶贫帮困”八支志愿服务总队,在街道服务大厅、社区窗口设立志愿服务站点收集群众需求,每月制定“8+N”志愿活动计划,提供志愿服务。全民参与创建的热情与日俱增,“文明共创,和谐共建,全民共享”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按照“五有”标准已挂牌成立区级实践中心1个、镇(街道)实践所8个、村(社区)实践站62个,覆盖率100%。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青城有爱 创城有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做文明有礼的首府人”市民文明素质再提升七大文明行动为抓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并定期举办各类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注册志愿者2.4万人,志愿服务队伍超过400余支,形成了机制完善,多点开花,典型引领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创建为民 筑牢群众“幸福圈”
一个个水绿相映的绿地公园,带给喧嚣的都市生活以回归自然的平和之感;一处处别具特色、富含文化韵味的园林美景让人们流连忘返。一边是“满城树木半城园”的生态美景,一边是“杏坞番红”醉游人的美丽乡村,汇聚成一幅幸福家园的和谐画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加快“四个城区”建设步伐,在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围绕难点问题,全面开展人行道净化、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停车、“飞线”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园林绿化提质增效、流浪犬治理、建筑垃圾治理等专项整治提升行动,聚力提升创城整体水平。
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见证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变化:2022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打通3条断头路,维修改造30条街巷和10处雨污管网混接,整治完成3处积水点,改造提升飞鹰齿轮厂小区、康乐小区等5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6万户。建成庆凯游园等55处口袋公园、团结广场等2处街景花坛,优化提升呼武公路等6条道路节点绿化景观。新增绿化面积约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1%……
以“精致”为尺,以“文明”为笔,绘就居民生活各领域的“幸福曲线”。今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将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广大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贴心:打通新经十八路等7条断头路,整治提升成吉思汗西街、光明大街等7条道路,维修改造水磨街等30条街巷,改造提升53个老旧小区,打造60处口袋公园、2处大型街景花坛和200处景观节点,新建35公里城市绿道……
环境变美了,公园变多了,交通变顺了,心情舒畅了……从新建一批基础设施到改造一批服务设施,从治理一批乱象顽疾到完善一批政策机制,从提供一批民生服务到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每一个群众提出的“关键词”,都从点滴行动变成了现实,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出彩。当前,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文明之风潜移默化于每个人心中。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将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载体,全力推动各项创建工作提质、提标、提效,全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