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

锡林郭勒盟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33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作者:巴雅尔图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锡林郭勒盟被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乌拉盖管理区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锡林浩特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乌兰被授予“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的成功创建,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丰硕成果。
扎紧制度“篱笆”,护航生态文明建设。锡林郭勒盟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4个层面设计,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建立了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考核办法,编制了一系列综合性生态保护建设规划,以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草原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发展提供技术和制度支撑,推动生态保护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将全盟64.18%的区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等重要生态资源区全部纳入红线管控范围,实行了“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工作,建立健全河湖长制、林(草)长制。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补奖、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造林补贴等项目支撑,以“六个百万亩”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退化草原、两大沙地、四个水系等重点区域修复治理,“十三五”以来,锡林郭勒盟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200多万亩,建设浑善达克沙地锁边防护林445公里,实现了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目前,全盟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0.7%,较“十二五”末提高5.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7.58%,较“十二五”末提高0.05个百分点;流动、半流动沙地面积较“十二五”末减少330万亩,草原生态功能显著恢复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立足畜牧业大盟的实际,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减羊增牛”战略,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从追求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据统计,2022年牧业年度,全盟肉牛存栏从2015年的139万头,增加到212万头,肉羊存栏从2015年的1386万只,压减到1062万只,基本实现草畜平衡。
锡林郭勒盟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大型风光基地清单,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1345万千瓦,年生产清洁电力290亿千瓦时左右,节能890万吨、降碳2800万吨,成为内蒙古率先规划、率先建成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把生态教育、环境保护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以生态旅游为统领,以辽阔草原、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为载体的多类型目的地体系。推出生态研学、康养旅居、自驾越野、婚拍旅拍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培育打造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3条、自治区级红色旅游线路1条。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元上都遗址、乌拉盖全域旅游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成功创建A级旅游景区18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10年内翻了两番。
今天的锡林郭勒,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