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图雅
为了推动街道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乌海市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党工委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以“一年一事”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结合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系点、政治协商议事室、政协委员工作室、“初心会客厅”等为一体的“人民议事平台群”,运用“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以民主协商的形式让辖区居民群众真正参与社区治理,通过保障人民议事协商“四专”,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共筑党建引领议事协商“同心圆”。
打造服务“主阵地” 议事协商有“专场”
新华西街道党工委建立“线上”收集民情民意平台。通过小区业主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社区、物业、业委会及业主间的互动交流,结合“海区e家”小程序、“12345”平台、海勃湾区政法委公众号中的“社区微脑”等载体线上收集民情民意,方便居民群众一键知晓百姓热点、实现便民服务、上报问题事项。在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的同时,将网格员入户走访收集到的社情民意通过“网格通”APP进行上报,并及时通过微信、QQ等软件确保随时随地开展线上协商,反馈协商成果。同时,以党建为引领,灵活议事阵地,充分结合街道和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依托小区活动室、小区物业用房、口袋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人民议事室”“协商议事桌”和议事“和乐亭”,结合街道“初心会客厅”,将议事场地搬到街头巷尾、搬到居民家中、搬到辖区任何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每月定期开展座谈议事、入户走访,收集各类社情民意,引导广大居民主动表达意见建议和诉求,让人民议事平台各类主体用喝茶聊天的方式与居民面对面沟通,直面问题,把居民聚焦的问题解决在社区范围,随时随地为居民解决问题,让协商议事变得更接地气,构建小区“家门口”的“线下”议事阵地。今年以来,新华西街道及各社区已办理解决居民各类诉求435件。
瞄准治理“切入点” 议事协商有“专人”
新华西街道进一步整合辖区服务管理资源,完善人民议事主体与机制,在成立人民议事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将辖区“两代表一委员”、社区“两委”、社区网格员、老党员、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包联单位等群体纳入人民议事主体库,形成一支“议事队伍”。建立详细的议事工作台账和民主协商机制,明确人民议事议题内容和流程,通过“提、议、定、做、督”协商五步法,广听民意,广聚民智,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各类主体“接单”的“三单”议事协商联动机制,推动问题解决,点燃街道、社区多元共治的“红色引擎”。
打通渠道“破壁垒” 议事协商有“专路”
新华西街道积极探索人民议事平台的有效途径。通过街道和各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矛调窗口接待办事居民,现场分配受理事项到相关业务工作人员直接办理。当受理事项不能直接办理或不能从社区层面来解决时,登记提交街道“初心会客厅”予以解决;坚持党建带群建,结合街道各社区人大代表之家、政协协商议事小组、人民调解委员会会议、妇女之家、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矛盾调解载体,多维度多载体解决居民群众关切事,将社区难以协调的问题提交街道“初心会客厅”予以解决;通过网格员走访入户收集民情民意,根据反映的问题情况及时予以登记解决,在社区层面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上报街道“初心会客厅”予以解决。今年以来,街道及各社区已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所、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通过协商议事,解决消防通道堵塞、物业引进、邻里纠纷、电梯维修等问题100余件。
紧扣需求“契合点” 议事协商有“专题”
新华西街道以问题为导向,按需召集各类协商主体召开议事协商会线下“报到”解决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提出对策,达成共识。把协商议事融入到党员志愿服务、巾帼志愿服务等项目中,鼓励和引导社区党员、妇女、青少年等不同群体参与协商议事,倾听不同群体心声,畅通居民诉求渠道。经协商达成共识的议题,及时报同级党组织确定后实施,实施情况全程接受街道人民议事平台领导小组和社区监督委员会监督,确保协商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协商成果及时固化,让协商议事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方法,形成组织督导,社区推进,议事协商实施,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监督等立体式、全方位、全程化的“零距离”服务模式。
下一步,乌海市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党工委将继续把人民议事平台群与街道创新做法紧密结合起来,与人大代表履职、政协委员进社区等协商议事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从察民情、聚民智、顺民意的角度提升解决问题、为民服务的实效性,夯实基层治理,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共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