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

内蒙古科左中旗增粮2亿斤 再摘全区产粮大县“状元”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79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作者:萨茹拉 包卉 
“总产47.53亿斤!”
“增产1.96亿斤!”
“产量和增量内蒙古第一!”
……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自治区首位。2022年,科左中旗克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地旱涝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十九年连续增产。根据内蒙古国家统计调查队反馈的一串串数据,向全国传递出科左中旗实现粮食增产的底气和信心。
临近年关,科左中旗舍伯吐镇种粮大户贾万金家的粮食已全部卖出,眼看又一年丰收高产,贾万金高兴地说:“我们合作社种了2.1万亩玉米,按国家标准每亩最高产量达到2450斤,比往年增产20%~30%。现在玉米价格也好,每亩地平均净利润能达到600~700元。”
贾万金家的粮食产量提高,秘诀是有科技保驾护航。近年来,科左中旗农技推广部门联合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开始了以大小垄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为基础的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每亩种植密度6000株以上,亩产突破吨粮。
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是近年来科左中旗主要推广的粮食增产攻关技术,它是以提升玉米产量为目标,聚焦玉米科技创新,以高产抗逆宜机收为核心,在玉米作物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阶段实行精准栽培与绿色防控,促进地力提升与合理耕层构建,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经过三年的示范推广,目前,全旗已经达到23万亩,并通过与浅埋滴灌技术相结合,实现增产增效,最终目标是整个项目区亩产要达到2200斤。
提及增产的“秘诀”,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站长潘天遵自豪地说:“在整地这方面,第一,深翻要达到35公分以上;第二,通过旋耕将土块和冰碴进行二次破碎;第三,在深翻旋耕的基础上,增加拖地环节。这三个环节相结合,使播种达到苗齐苗壮苗匀的效果”。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功夫,科左中旗还在“看不见”的地方下足了功夫。潘天遵向记者介绍,在农田地里,其实还隐藏着一张看不见的“网”。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加大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护力度;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水肥一体化;通过浅埋滴灌技术,使作物在不同时节或关键发育节点上,得到恰当的肥料供给,保障玉米健康生长。
从传统农业的“镐锄镰犁”到现代农业的“金戈铁马”,如今的科左中旗,从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播种,从水肥、病虫害智能监测到全程机械化播种收割,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无尽的可能,为粮食增产、农牧民丰收贡献了坚实的科技力量,也让科左中旗从传统农业大旗逐渐向现代农业强旗铿锵迈进,为打造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左中样板”提供坚实基础。根据内蒙古国家统计调查队反馈,科左中旗2022年粮食产量47.53亿斤,位居全区第一;其中增产1.96亿斤,占自治区增加产量的16.3%,位居全区第一。
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梅园雪表示,科左中旗之所以能实现连续19年增产,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旗长为组长的旗镇村三级领导小组,确保工作任务分工明确,统筹落实有序;二是强化技术服务。通过国内著名的院校专家团队,为科左中旗粮食安全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同时线上线下对农牧民进行培训,答疑解惑,让他们充分掌握先进的技术;三是引领农牧民参与。充分发挥各乡镇示范田和基层技术人员的作用,在每个关键时间都面对面手把手地引领农牧民进行实际操作,确保技术精准到位;四是推广高产技术。2022年,示范田的最高亩产量达到了1174公斤,为下一步整村推进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种粮为国家、丰收为百姓的良好氛围。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