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宁 宋东升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
眼下正是秋收之际,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订单马铃薯迎来丰收季。
在察右前旗玫瑰营镇蒙薯薯业种植基地,随着农机来回翻地作业,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马铃薯被从地里翻刨出来,摆满了田间地头。基地的工人们正在地里忙着拾拣装袋,一派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
据工作人员介绍,马铃薯装袋完成后,会被统一装车,运到内蒙古薯都凯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薯都凯达”)的加工车间内进行深加工。
今年,为解决马铃薯的销路问题,保障农民收入,蒙薯薯业种植基地与凯达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承包1300亩村民流转土地,全部种植订单马铃薯。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销路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虽然今年气候干旱,但亩产还是达到了8000斤,而且市场价格不错,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给基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方式同样也为三岔口乡北六洲村村民打开了产业发展新路径,作为当地的龙头产业合作组织,宏展农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村民土地种植订单马铃薯来引导村民进企业打工挣钱,最终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马铃薯收获之后,一辆辆卡车把这些“金豆豆”运往凯达公司,用于该公司的薯片加工。为了保障马铃薯质量,凯达公司会给基地配备田间农艺师,从播种到收获都进行专业指导,这样可以让村民种植的马铃薯每亩增收1500~2000元。
凯达公司生产厂长杜涛说:“现在这个生产线是每小时18吨的产能,每天加工马铃薯600~700吨,每天产值在四百万左右。我们每天收购的马铃薯量在5000~6000吨,今年预计总的收购量在20万吨左右。”
近年来,为鼓励扶持马铃薯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全面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察右前旗依托凯达等龙头企业实行订单马铃薯种植模式,全力构建起从育种、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订单种植帮助农民降低种植风险、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户真正吃上了“定心丸”,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