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内蒙古以治欠保支“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上下一心、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自12月份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来,全区上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治欠保支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其一,制度覆盖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区1789个在建工程项目中,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制度覆盖率由去年底的86%提高到99.5%;用工实名制管理制度覆盖率由43.7%提高到99.78%;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覆盖率由13.9%提高到89.6%;施工现场维权公示制度覆盖率由51.3%提高到100%;工资保证金制度覆盖率由64.2%提高到100%;各项主要制度均已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其二,案件查处持续加大。全区各级公安机关侦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47起,采取强制措施48人,移送检察机关案件2起,帮助农牧民工讨要工资0.179亿元,处置欠薪事件58起。各级司法部门办理涉及农牧民工追偿工资法律援助案件7946件,为农牧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0441亿元。各级人社部门受理工资类举报投诉案件663件,涉及1.04万人,追发工资等待遇1.53亿元,结案率100%,案件数、人数和金额同比下降48%、73%和71%,拖欠工资农牧民工人数占比由去年底的7.2%下降到0.4%。
其三,督查督办效果明显。及时交办了党委督查、信访、公安网情通报的有关线索77个,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群聚、群访等事件,通过督促集中解决欠薪问题,及时进行了化解和预防,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取得这一切看似普通的数字背后是得益于全区各级上下一心实现“治欠保支”的决心。从而以打出这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得益于“部署拳”。
自全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视频会后,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欧阳晓晖先后主持召开了自治区治欠保支调度分析会、带队向人社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赴部分盟市开展治欠保支工作调研。人社厅厅长那炜清对网上舆情案件进行专项督导,自治区就业与农牧民工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转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等的批示精神、通报了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际联席会议的审计报告。
得益于“督查拳”。
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度保障农牧民工资支付工作考核细则》,派出工作组对各盟市的重点欠薪案件线索和在建项目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督办督查,有效地推动了国家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各盟市在同落实的同时也同部署开展了治欠保支工作“回头看”行动。
得益于“宣传拳”。
为将打击治理恶意讨薪、恶意欠薪带来的后果让更多的从业者知道,各地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广泛宣传报道。有的在电视、电台滚动播出;有的印发宣传手册;有的下厂矿进行现场讲解;有的在公路沿线张贴标语;还有的在手机微信、短信等客户端进行推送,加大了对恶意讨薪、恶意欠薪行为的治理力度。这样一场“治欠保支”百日攻坚行动风暴已在内蒙古各地家喻户晓。
下一步,内蒙古将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打赢攻坚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李纪恒书记批示要求,从严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
全力实现“三个确保”目标。
确保包括“十个全覆盖”和棚户区改造等在内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欠薪全部清偿;确保社会投资项目欠薪在2019年春节前全部清偿,确保不发生5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扎实推动百日攻坚活动。以强化工作调度为执行力,推动各级严密联动措施,配合开展暗访督查,开展抽查审计查问题的形式。不断查找不足、补齐短板、总结经验、推动落实。
畅通举报投诉途径。
在门户网站建立受理举报投诉窗口,在内蒙12333咨询平台、内蒙古12348法律咨询、信访、住建、交通、水利、电力、能源、餐饮住宿等行业主管建立举报投诉网上和现场窗口,接受劳动者的举报投诉,使举报投诉得到系统全面归集整理。
加大案件转交督办。
及时收集、整理各类途径的举报投诉案件,迅速组织转办交办,加强对办理情况反馈、通报、统计和重点案件督办、挂牌督办。严肃查处迟办、误办、错办案件问题,提高办案效率。加强案件办理情况反馈。对受理的举报投诉案件,通过短信息、微信、电话、书面等方式及时向举报投诉人反馈案件办理信息,让举报投诉人得到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