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呼伦贝尔草原是“闹市”,大兴安岭是“后院”——
游牧民族雄风铁骑、盘马弯弓,尽锐而下中原,纵骥横扫欧亚,“惟余莽莽”——
把自家的“后院”大兴安岭无破损无污染地留给子孙后代,至今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山是屏障,林是卫队,水是命门,泉是气脉。
亿万斯年,大兴安岭“活”得有滋有味儿 ;久而久之,山水林泉湖“活”成了一个系统,相互制约着又谁也离不开谁,山有魂,水有灵,林有根,泉有源,湖有情;人会迷上它,它会迷上人。
国家投射来的是阳光——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这里被划为“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过 8 年精准扶贫,5 年脱贫攻坚战,兴安盟 6 个旗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凯歌奏响,绿意更浓—盐碱地稻花飘香,沙棘树锁定沙荒,牛文章千村颂读,五彩线锦绣城乡……
“幽静的后院”,因阳光而灿烂,因开放而欢愉。
没有一成不变的历史走势,无论“闹市”还是“后院”,先看看“主角”是谁,“主角”雄强,时代就会跟着谁走。
林海浩茫,巨碑擎天,在我眼中,它就是“主角”,它就是绿色发展的“宣言书”,它就是“两山精神”的超前实践者——
几十载挥锹抢镐,几代人上山下川,阿尔山林业局自觉率先栽下一片又一片人工林,共计一百二十余万亩;边伐木边造林,赢得宝贵时间,抢占已失空间,变被动为主动,救绿色于失颜,让绿色为基调的时代之美得以延展,得以复萌,得以生生不息,绵续不绝……
“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创造的保护自己的围栏。”
“幽静的后院”加上道道围栏,围住的是财富,拦住的是后劲儿,绿色福祉才能通过太阳的光合作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享。
宝格达山高举边防哨所纵览北疆风云,孕育洮儿河源头活水喷珠溅玉;白狼峰雄踞进山路口俯视绿树长廊,林俗村体验当年伐木生涯游人纷至沓来;麒麟峰孤悬千仞奇景独标好森沟,“一蹬天”尽显伐木工人造林护树爱山志;明水河依山兴镇店稠货足車来往,鹿苑深藏密林呦呦鹿鸣欢声荡漾……
美景佳话,终成宏图史话;曲径通幽,见证盛世繁华。
一路走来,一程写去,《兴安盟史话》伴随时光不老,賡续岁月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