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蒙古族民歌:雄厉高亢的草原“赞歌”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012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蒙古族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赞歌》,以及艺术魅力至今不衰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歌曲,即是以长调民歌为基础所创作的。

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

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是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

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等。

短调民歌流行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

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