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认为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和圣灵是三位一体的。
基督教的教派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小教派,目前全世界约有23亿基督信徒。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但是基督教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基督教塑造了人类现代文明的方方面面。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日本外都是基督教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作为基督教的三大主要教派,一直以来许多人甚至其信徒都不太了解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希望通过下面一些简单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天主教
天主教也称罗马公教会,是基督教中历史传承最悠久、文化沉淀最深刻、信徒最多的教派,创始人是被称为天主之子的耶稣基督。
说起“天主”一词,其实是中国化的文字表述。史载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徐光启与利玛窦等耶稣传教士讨论教会称谓汉译一事,徐光启认为用中国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中的天主二字较为恰当,于是天主教在中国的称谓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天主教强调普世性,教廷中心设在罗马梵蒂冈,称为梵蒂冈教廷。其教会组织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罗马教皇(即教宗)是全世界天主教及其信徒的领袖,由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任职终身(除非渎职或犯有异端罪)。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
目前全世界信仰天主教的信徒大约有12亿。
天主教的所有神职人员,包括修士和修女,均遵守独身制度。
这一独身制度确定于公元12世纪,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并不适合所有神职人员,如由平信徒组成的在俗修会成员则不受独身制度的约束。
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参与弥撒。
东正教
东正教在公元1054年左右脱离罗马公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马格尔·赛鲁拉留斯指责罗马教皇篡改圣经内容以及教义,以各种礼仪问题质问梵蒂冈教廷。
罗马教皇协调失败后导致东西教会大分裂,东正教从罗马公教会分裂出来,形成今天的天主教和东正教。
东正教强调正统性,坚守古教义和古礼仪,所以自称正教,发展到现在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和东欧。东正教圣经《旧约》有50卷,《新约》27卷。目前全世界信仰东正教的信徒大约有2.5亿。
历史上东正教强烈依附于世俗政权,受到严格控制,不象天主教那样一直政教分离和教俗二元结构。
由于其依附于世俗政权,所以一直没有统一的全球性教会首脑机构。名义上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大牧首处于首席地位,但实际上莫斯科大牧首、耶路撒冷大牧首、安提阿大牧首、亚力山大里亚大牧首并不受其节制,而且这些大牧首对非本国的东正教会辖区的影响也很有限。
新教源于1517年,德意志神甫和神学家马丁·路德发表《95条论纲》,要求廉俭化教会,回到圣经。
由此引发宗教改革风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天主教会脱离出去,另立新教。新教反对天主教的圣统制,不接受罗马教皇的领导,也不建立自己的权力中心。
同时废除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信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交通。不同于其他两个教派,新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多俾亚传 、友弟德传、玛加伯书上、玛加伯书下,智慧篇、德训篇、巴路克先知书)。
“唯独信心”是其整个信仰的核心思想,即一个人得拯救,完全是出于上帝的恩典,而不是出于人的善功、行为。
这有别于天主教与东正教认为人除了信心以外,必须加上善功才能得救的教义。目前全世界信仰新教的信徒大约有8亿。
新教团体一般比较独立、自由,所以也容易造成分化。
其中路德派、加尔文派、圣公会是三大全球性的新教主流支派。
这三大主流支派内部也有不少不同的派别。
新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新教不主张信徒离婚。
新教的一般教牧人员称为长老或牧师,不同于天主教或东正教那样称为神父。
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祈祷时不需要在胸前划十字。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