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教育下,我们一直以“好脾气”为正确,为优秀。所谓“彬彬有礼、慈眉善目、和颜悦色”等等,这些词汇无一不是对一个人“脾气好”的褒奖,然而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喜欢说自己脾气不好,这是一个非正常的现象,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很值得去思考。
说自己脾气不好,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前一段做论文,是有关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因为需要用《成人依恋量表》筛选出4个依恋类型(安全,先占,恐惧,焦虑)的被试做实验,而在前人研究中发现安全型依恋是最多的高达百分之六十,而其他三种依恋类型占比很少,所以小编害怕找不到不安全型依恋 (除了安全型依恋其他三种均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的被试,曾一度想放弃。
后来咬咬牙还是把这个课题做了下去,结果数据收上来,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占比最高的依恋类型竟然是恐惧型和拒绝型!
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依恋和几种依恋类型。
依恋:是鲍尔比提出的,是关于婴儿与其抚养者的一种特殊情感连接,后来又发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皆存在依恋关系,就又提出了成人依恋,成人依恋多是指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
依恋类型:不同的量表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答主用的是《AAS》(成人依恋量表),这个量表把依恋划分四种类型:安全型,先占型,拒绝型,恐惧型。
安全型依恋的特征是被试对亲近依赖感到舒适,不畏惧自己或他人的依赖亲近,并且对失去的焦虑感低,其对自己的意像是积极的,对他人的意像也是积极的,认可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认可别人的价值,觉得自己和他人都是值得被爱;
先占类型对亲密和依赖有较高需求,但是对失去持消极态度容易焦虑,害怕被人抛弃,此类型的人对他人的意像是积极的对自己的意像是消极的;
恐惧型依恋的特质是对亲近依赖感到不舒适,不愿意相信别人,渴望亲近,但是害怕受到别人拒绝,在亲密关系中容易焦虑,这种依恋类型认为自己和他人都是没价值的,对所有人都呈负性评价;
拒绝型依恋:崇尚独立,冷漠,否认对亲近依赖的需求,其对自己的意象是积极的,对他人的意象是消极的,认为别人是不值得信任。
所以,发现问题了吗?问题所在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他人的意象是消极的!(拒绝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对他人的意象均是消极的)
如果一个人感到周围的世界不安全,周围的人不善良,他会怎么办呢?
他会自我保护。
一个人最原始的自我保护方式是什么呢?
是发脾气。
脾气就是情绪的一种,分的再细致一点,脾气应该特质高昂的情绪,如愤怒。
情绪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护自己,适应环境。而激烈的情绪会调动全身的资源,是所有情绪类型中最有力量的情绪。它可以通过预防外部威胁达到保护自己效果。
说自己脾气不好,对于那类没有安全感,但是又死鸭子嘴硬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