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称得上河流的河,都有自己的谱系,都有自己的干流、支流,都有自己的上、中、下游,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和可以预见或能想象到的未来一一
兴安盟的母亲河洮儿河概莫能外,她让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儿女们的眼睛里常常噙满泪水,从上游望到中游,又从中游望到下游。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天才游子席慕容所言极是,试看,情与理交融于时空维度之内,那供养我们食物的父亲,那喂养我们乳汁的母亲,幻化成草原的坦阔,流动成大河的奔放,自然而鲜活。
长生天在上,养育恩浩荡;难怪大草原上敖包长亭接短亭般连绵守望,难怪每个牧民毡房里都有哈达随时恭候献上,也难怪蒙古族史学家李金山教授(《嫩科尔沁演变史》主编)在他的”新著《洮儿河史话》中,开宗明义宣称:"洮儿河是兴安母亲河!"一改治学严谨、措词精细之风。
感恩之心,岂止于对待一条河流。它绵绵于血脉之中,深植于基因其内,"虽九死而不悔"。
自觉自愿的感恩,与生俱来的报恩,源自对大自然的忠贞挚爱,源自对生命循环过程的角色认同与责任担当的自我领悟;没有人胁迫你,也没有任何力量能胁迫你。
感恩,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家教,就像山多高水多高,生态环境注定。
怀着感恩的心拥抱母亲河一一
我在乌兰浩特一中念初中时就在洮儿河中学会了"搂狗刨"、"扎猛子"、"大飘扬",招式老点,但总淹不着。
每每想起来,总回味出那种母爱般的温情与宽容,尤其是每当盛夏河里“发大水"时,班级同学们"聊发少年狂",赤条条争先恐后从桥上跃进中流。
奋身一跃,舍我其谁?
惊险处在于水急浪高,桥墩之间形成湍流漩涡把人往水底冲压,说时迟那时快,身体刚一冲过桥洞,向上飞旋的潜流,似托着举着你,一下子把你"弹"出十几米外,当即找回"胜似闲庭信步"的感觉,又展臂舒腰回到"正规的泳姿";时常呛过几口水,面部表情还是"甜"的。
洮儿河支流众多,主要的有两条,一条归流河,另一条蛟流河。
从源头算起,归流河入洮儿河这一段为上游,蛟流河入洮儿河这一段为中游,余下经吉林省月亮泡入嫩江,视为下游。
从出生长大到成家立业,我一直身处母亲河的上游,知之甚多。
我曾探访源头于中蒙边界的宝格达山下,行吟杭盖草原于九曲十八弯的乌兰河畔,寻觅洮儿河上明珠于察尔森水库,认证"红色水稻第一田"于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上游之水流经之处,丘陵草原化作天然牧场,正如诗中所言"千里碧野曾牧邑",两岸平川水网之地,适宜稻米扬花吐穗,故诗中还说“临流辟地万顷田",可以说这一方水土一寸都没有荒废。
而乌兰浩特市更是这一方水土上的"红色之都",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此成立,与成吉思汗陵比肩而立的成吉思汗庙雄踞罕山之巅,两水双环四山屏立的山水园林城市路通八方……
上游一条河,串起珍珠项链,飘飞七彩虹霓。
人生需要一篇篇文章,才不会迷失自已;认识本乡本土母亲河,光看开篇仅仅是开始,《洮儿河史话》把我的视线向南拉,拉向她的中下游,去读洮儿河这部谱系大书的中下篇。
我承认我是幸运的,年逾七十岁时仍能在史学家的引领下亲眼领略洮儿河中下游的丰采,且行且珍惜一一是李金山教授开着私家车拉着我,沿着洮儿河南流的方向,探幽烛微,史海钩沉。
一路洮儿河水相伴,大兴安岭余脉缠绵相随,有时躲在远处,有时跳近身旁,车子始终在山水林田的画廊中行进。
2021年的6月份,注定是我的“黄金旅游季",和风细雨送我一程程徜徉洮儿河的"黄金中下游"。
两个"黄金",弥足珍贵,于我来说,的确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兮!
"向阳花木早逢春",村名取得不错,阳光;其实是从洋蜡屯改的名。
据《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名文化》记载,洋蜡屯系王府旧址所在地,“原名王家豪沁,清代,本旗王府曾建于此而得名。"
王府建于清代,其史见诸文字,恰恰居于归流河的中游,其地理位置南通北连,使斯力很向阳村成为札萨克图郡王旗(即今天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政治中心一一
政治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等同于一个地方辖治的“根",尽管区划时有变动,若追根溯源的话,只要抓住这个"根“,总能找到“根由",因而能廓清历史的因与果,回答几乎所有的"为什么"。
她说,她在六七岁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出门不远就是王府旧址,断壁残垣,破砖乱瓦,被毁多年,无人照看。"破破烂烂的,孩子们只能玩‘藏貓猫',但大人们‘王府王府`的叫,证明确实是王府。"
听到这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一一
水落而石出,王府旧址拂尘显现,耿耿人证绝胜物证。
曾在此地屹立220多年的札萨克图郡王旗王府,浮现出当时的风貌:北京四合院形制,青砖黄瓦花岗岩建筑,属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豪华型王府。府前平地上隆起三个敖包,按三星鼎列,作祭祀祁祈福之用;王府西侧乃恩格山,为公主陵寝所在。
车马大道,络绎于途;差役信使,朝出夕至。
牛羊牧于萋萋芳野,骏马游走宇下人家,北建王府家庙于乌兰浩特,南迁葛根庙于目力所及的旺钦扎拉布山下(又称陶赉图山),由此可以想见,以王府为政治中心的洮儿河中游,该是人丁兴旺、宗教发达的区域。
王府旧址确定之后,四品镇的谜团即"迎刃而解",依然是仰仗土生土长的两位老人一一
何庆元先生和邱树荣女士,他们童年时的记忆被“抢救"回来了,帮助我和我的同行者还原了四品镇的“庐山真面目"。
在四品镇,也是新民村,我撰写了《四品镇是个什么村?》一文,书写了这段传奇,这份缘份,这个偏得。
我由衷感恩生活,感恩仍然健在并能怀旧忆故的长者们!
双塔耸峙,秀出林表;莹白塔身,遥接蓝空一一
藏传佛教融入蒙古族民族特色风格,凸显当地朝野上下对双塔所寄寓的人文历史内涵的虔诚尊崇一一
在双塔的背后就是葛根庙的前身一一
查干莲花图庙(即白莲寺),虽然时移"寺"易,寺庙迁走了,事过境迁但佛法仍存,此处失去的,别处还可以补回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无法重来的一生,珍惜活着的每分每秒,尽心尽意而活,从牛角尖里钻出来,从象牙高塔中爬出来,活好自已,光照他人,才是独一无二的我……
"佛光普照",当我伏下身子爬在地面为葛根庙的前身莲花图庙的遗址拍照时,我领悟到这句成语的引申义一一
每一人所发出的光,其实就是佛光;其光有谱,是为真善美,是为大功德,是为极圆满。
我随着李金山教授下车行走,河风猎猎,绿浪翻涌,脚下土地熟悉得像多少年相处的朋友一一
洮儿河流经的土地不分上中下游,一样宽厚,一样淳朴,一样侬亲我亲拥抱她的孩儿们。
"河的南岸是洮南县,北岸是白城市,我们来的方向是乌兰浩特市,号称洮儿河流域的三座重镇。
发展到今天,可谓各具特色,成为明星级的城市,响当当于洮儿河上下。"教授如数家珍向我介绍说。
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上,注明城四家子古城遗址为辽代的长春州,1198年设为泰州。
当时城内设有官衙、军营、商埠、冶铁作坊、车船码头等,在辽金元及明初的几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方圆数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站在城四家子遗址直面洮儿河的旧城墙上,我觉得是在放逐自已,放逐得很远很远,放逐得毫无理由一一
放逐到无穷无尽的时空当中,自由飘流如不系之舟。
大背景里,我很渺小,想问"宇宙的夲质是什么?“还想问“人类发展进步靠什么?"弱弱的我,声音同样是弱弱的。
耳边似传来先贤陈子昂的声音,他说人站在田野高处,就作一首《城四家子田歌》吧,或许能驱散失意或孤寂呢。
依照大师《登幽州台歌》的诗意,我模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