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上届少年,总觉得2001年是十年前
事实上,2001年已经是二十年前,每思及此,多少有点唏嘘。
也许有不少年纪相仿的朋友会有同样的感觉。
我们喊了多年的“青春的尾巴”,在3打头之后,再怎么不情愿,也还是掉了。
在追求金钱成功的社会中,一切都必须在3打头之前安顿下来,比如车子、房子和户口,财富则是越多越好,否则就“被同龄人抛弃了”,否则就是loser。
很多东西,有人拼死一生都无法获得,有人天生默认拥有,有人直接生在了罗马。
不谈一个人出生时的初始条件,统一的要求本就不合理。
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当然,也没有绝对的安全。
或许是从小所处的周边环境,加上正好在懂事后见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以亲眼看过了太多“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楼塌了”的故事,感受得多了,反而变得坦然,渐渐变得佛系。
“佛系”在互联网时代被严重曲解了,佛系不是丧。
丧很可能是渴望某些事情但被现实打击而假装“释然”和“不在乎”,而真正的佛系是“内在的从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演技必然会逐渐精进,比如内心再崩溃,也因为成年人的身份,而不得不按照剧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内在的从容绝非易事,读过再多的哲学理论,学过再多的心理学知识,真要做到和自己和解,做到不再痛苦。
太难了。
2
不再装腔作势,从指点江山到与自我对话
十八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喜欢用极其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话说天下大事,指点宇宙江山。
十几年后回看那些故作深沉老练的文字,既可笑又可爱,但那确实是青春的样子,充斥着无端自信和虚假操心。
——在此猜想一下,十年后的自己回看此刻这些思绪,可能也会同样可笑。
不过都没有关系,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只能在当下记录,过去了就会永远过去。
2020年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包括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也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不少。
最大的一个改变,不再像从前一样想要去“证明自己”,懂的人,自然会是精神知己,不懂的人,就随便好了,也不想再因为被谁不喜欢而难过和自我怀疑。
至于别人觉得自己是否成功、是否优秀,已经不再重要。
更加重要的,是对方真正发自内心的尊重,不因任何原因被区别对待的平等。
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过度取悦,上学时取悦老师,在家时取悦长辈,工作时取悦领导。
我们活了二三十年,似乎一直在取悦全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来取悦一下自己?
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来真正对自己好一点?
这种好不是消费主义宣传的“好”,给自己买个昂贵的包包,给自己换辆时尚的汽车。
买买买的快乐是极其短暂的,只要能买得起的那一刻,就会直接削弱甚至失去这样的快乐。
我们要考虑的是,当物质刺激无法带来快乐时,接下来的人生,要怎么保持心灵的满足感?
怎样通过各种体验去追求长期价值?
就像微博新年第一天开屏广告里的问句:什么才是更好的人生呢?
身边比自己小几岁95后年轻人,他们活得非常清醒,人生规划十分清晰,不再像我们一样习惯于卑微地取悦外界。
新的一年,要更多与年轻人沟通,他们是真正正常起来的一代人,是未来的希望,虚心向年轻人学习,放下排资论辈那一套腐朽的想法。
新的一年,内心永远stay young,放下所谓面子,勇于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清醒且快乐。
新的一年,保持对外界的洞察,在此基础上,要更多地与自己对话。
对自己真正好一点,勇敢去选择,勇敢去说“不”,不妥协原则,让委屈更少一点。
3
人生无处不枷锁,但依然可以追求自由
其实,每个人此时此刻拥有的人生,都是过往的自己一步步取舍的结果。
之前杨天真“精彩工作大于长寿生命”的言论引起过一番热议,正是取舍的体现,不过那只是她的人生选择,不代表所有人。
未来的世界将更加具有包容性,对多样的选择更加理解。
可惜我们这一批“不够年轻又不够老”的人,赶上了新旧世界交替,活得比较拧巴,但亲眼目睹如今新年轻人的个性张扬和坚持自我,由衷羡慕。
虽然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事,但又常常被限于各种传统的思维方式中,难以做到真正的洒脱。
对许多“自由”,我们能理解,能说到,却始终做不到。
幸运的是,在2020年的后半年,遇到和认识了一些有趣的灵魂,在道阻且长的未来,能够以某种方式或多或少彼此支持和鼓励。
2020年所经历的一切,关于工作和生活的不解和困惑,争取在2021年搞明白一些。
如果新的一年里依然实在搞不明白,其实也没关系,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2021年来了,愿所有人努力成为时间的朋友,不因年龄渐长而失去活力,不因过度自尊而拒绝沟通,不因无端中伤而妄自菲薄,不因受过伤害而不再相信。
来到这个世界非自主选择,可是,既然“来都来了”,既然只能活一次,既然所有人的最终章的都是死亡,为何不能干脆勇敢地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写好人生的当下每个章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追求个人内在的无限价值,追求精神的自由。
回到最初的问题:对于具体每个人而言,什么才是更好的人生呢?
1.在现实层面有基本的物质安全感,脱离生存焦虑,并不意味着非要富甲一方,指的是起码要不再因五斗米折腰,不再因碎银几两而卑躬屈膝。
2.在拥有物质安全感的基础上,拥有选择工作、生活方式的自由。在做出的选择中,保持足够清醒,实现独特价值,通过实现价值,创造精神层面的深度快乐。
一些人卡在1,另一些人卡在2。更多的人卡在两者中间纠结,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希望有缘读到此处的朋友,我们能够在今年,心情比去年更好!
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认真活下去。
保持健康。
保持清醒。
保持快乐。
保持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