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网络空间本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正肆意污染着网络生态,严重侵犯了他人权益,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因此,整治网络暴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共识。制定《规定》,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进一步划定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账号信息底线、红线,对于遏制网络暴力、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整治网络暴力,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健全网络暴力综合治理机制。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快推进专门针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与制度,进一步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强化行为识别和舆情发现,做到“以法制暴”。同时,网信、宣传、公安等多部门要协同配合、齐抓共管,适时发起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并同步建立常态化网络巡检机制,主动出击严打网络暴力行为,遏制网暴发展态势,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从今年初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重点开展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到整治网络暴力的重要举措和要求写入“两高”报告,再到制定《规定》助力杜绝网络暴力乱象……种种举措,都体现着相关部门对预防、处置网暴问题的努力和决心。
整治网络暴力,需要企业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源头治理网暴乱象。作为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网络平台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加大平台治理监管力度,承担起平台所发布内容的严格审查责任,从源头上杜绝网络暴力的发生。除此之外,平台还应增强外部协作,进行正向引导,持续优化反馈机制,让技术向善,更好地服务于网络交流互动和平台生态建设,以切实行动推动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及时发觉、甄别网络暴力,从而实现精准治理和智慧治理。目前来看,众多网络平台已升级网暴能力预防机制,上线“风险提醒”“发文警示”等功能,整治不当私信和不当评论。以抖音平台为例,2022年以来,从评论到私信到举报,平台先后上线了12项预防和治理网暴功能,每天主动拦截82%的不当评论,共拦截9218万条不当信息。各项网络暴力治理措施初见成效。
整治网络暴力,需要不断提高全民网络素养,加强自我监督和规范。广大网民应该自觉参与到抵制网络暴力的行动中来,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尊重社会公德,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位网民都应该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在明确把控“言论边界”的同时,保护自己的“权利边界”,不断涵养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网络道德、网络伦理、网络素养,真正成为网络文明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只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才能壮大网络正能量版图,提升治理网络暴力的成效、建设网络文明的质量。
治理网络暴力,提升网络文明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需要相关部门、企业、网民等多方主体携手建设,汇聚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营造出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净化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