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到做什么样的人上。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一个人,当他选择成为他心中榜样那样的人时,他就选择了崇高和奉献,选择了人生努力的目标。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有哲人说:“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一个人,当他选择成为他心中榜样那样的人时,他就选择了崇高和奉献,选择了人生努力的目标。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革命需要我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王杰入伍后,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处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选择了人生的榜样,就有了人生奋斗的目标、砥砺成长的动力,就能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在争做时代先锋中书写精彩人生。
英雄模范是勇于牺牲奉献的人。杜富国参军入伍后,主动申请到扫雷队工作。和平年代,进雷场如同上战场。对于这一点,杜富国心知肚明,领导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一串串扫雷兵牺牲或致残的数字。然而,杜富国还是义无反顾走上了排雷战场。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洋溢着一股英雄气。每一次到烈士陵园扫墓,每一次与同乡烈士张大权雕像凝视,他心中的恐惧感就减一分、英雄气就增一分,从而激励他在那片洒满热血的英雄之地,一次次发起新的冲锋,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累计进出雷场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次。“你退后,让我来”,让杜富国走进了英雄的行列。虽然身负重伤,但他无怨无悔,成为自己敬佩和追寻的样子。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吉林省舒兰市人民武装部政委周昆训,生前常常为家乡出了杨靖宇这位英雄而感到自豪,一直以英雄为榜样;他喜欢革命烈士贺锦斋的诗句——“吾将吾身献吾党”,将其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周昆训的爷爷是位老革命,大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在回国后主动报名参加抗旱救灾,不幸牺牲……英雄和先辈的榜样力量,如同一道闪亮的光,照亮了周昆训前行的道路,激励他在人民有难时向险而行,在抗洪一线英勇奋战,以身殉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周昆训用行动践行了“吾将吾身献吾党”的追求,最终把自己也变成了一束光,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董存瑞!”“到!”“黄继光!”“到!”“邱少云!”“到!”在部队基层,一些英雄连队把对英雄的纪念融入到日常点滴之中,庄严的仪式激励更多的人向英雄学习、向典型看齐。“人在阵地在”“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共产党员,跟我上”“誓与大堤共存亡”……当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强音相应和,人们分明感受到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血脉的贯通、共产党人精神的赓续。这正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所在,是我们走向新胜利的力量之源。
“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到做什么样的人上。向往英雄、争做英雄,是新时代革命军人共同的追求。“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就要学习英雄的事迹和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有了这样的抱负和追求,洪水滔天中你就是李向群、周昆训,平凡岗位上你就是雷锋、王继才,冲锋陷阵时你就是董存瑞、黄继光……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致敬英雄,我们这样说。这是一种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向上力量,更是一种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血性文化。崇尚英雄,就是要敬重和爱惜自己身上流淌的民族血液,守护好民族的根与魂;争做英雄,就是要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让自己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如此,我们就拥有了持续攀登的精神动力,就能让英雄之光不断照亮前行之路。(作者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