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文化局毛局长常感觉腰酸背痛、精力不足,内弟告诉他,每天适当喝点白酒,对上了年纪人保持身体状态很有好处。
于是,以前不沾酒的毛局长开始学着喝酒了,从每天小半杯起步,慢慢加量,直到每天一杯。
这天,人事科徐科长买彩票中了五千块,便让老婆炒了几个菜,请毛局长到家里吃饭。
入席后,徐科长拿出一瓶看不出品牌的酒,给毛局长斟了一杯。
毛局长轻抿一下,顿觉口齿流香,再小饮一口,又觉得香中带甜,忍不住问:“这是什么酒?”
徐科长说:“哦,这是我们家乡产的荷花白。”
毛局长一脸惊奇,“真想不到,这荷花白这么好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两天后,徐科长拎着两瓶荷花白去了毛局长家。
毛局长看着他,似笑非笑地说:“怎么,想腐蚀我啊?”
徐科长笑道:“我知道您清廉,这两瓶荷花白是我顺路给你买的,也就十块钱一瓶。您要怕这是贿赂,就照价钱给我,也算给咱家乡作贡献了。”
“既然这样,我要给钱就是看不起你了。”
毛局长拍拍徐科长的肩膀,“不过下不为例啊。”
不久,办公室主任老谢的女儿考上大学。
孩子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老谢请毛局长吃饭,喝的是荷花白。
之后,科员小周的老婆生了双胞胎,满月那天小周也请毛局长吃饭,喝的也是荷花白。
就这样,局里上下谁家有喜事,都会请毛局长去分享喜悦,也都用荷花白招待。
因为局里无人不知毛局长爱喝这种酒,逢年过节,总有人拎两瓶荷花白上毛局长家。
省报记者来采风,觉得毛局长喝十元一瓶的荷花白这事很有意思,就写了一篇小通讯,赞赏这种廉洁之风。
半年后,毛局长调任财政局“一把手”。
据说,是那篇小通讯让组织部门对毛局长印象极好。
毛局长履新后,新同事知道他没什么嗜好,只爱喝家乡的荷花白,需要沟通感情时也会送两瓶。
这天,毛局长大学时代“睡上铺的兄弟”出差路过本市,顺道来看他。
毛局长设家宴招待老同学。
开酒瓶时,老同学惊异地问:“你这书呆子,在学校时滴酒不沾,啥时学会喝酒了?哦,我知道了:官场就是酒场,谁会喝,谁能喝,官就升得快!”
毛局长一脸不相信,端起酒杯也喝了一口,那味道又糙又烈,跟街边小店卖的散酒差不多。
再开一瓶,尝了也是如此。
毛局长十分难堪,“我平时都喝这个,现在可能遇到假酒了。”
他跑进房间拿出一瓶原来文化局同事送的荷花白:“这个应该是真货。”
说完,打开斟满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