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陪父亲从医院回来,我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娃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653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小的时候,曾经有一种错觉,觉得父亲母亲是永远不会老的,他们会永远年轻,永远健康。父母的怀抱,会永远是自己温暖的庇护所。
即便后来自己长大成年,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渐渐满头华发的父母,我内心里,依然觉得他们会永葆健康,长生不老。
父母确实一直身体都很健康,虽然有一些慢性病,但都不严重。尤其是父亲,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也比较重视养生保健,给他过七十大寿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显得比我两个叔叔都年轻。
但是,岁月终究不饶人。
感觉似乎是一夜之间,父母成了医院的常客。
最吓人的一次,是两年前,我半夜接到姐夫电话,告诉我父亲胸疼严重,CT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
我当时几乎是五雷轰顶,作为医生,我知道这个病有多么可怕和凶险。我一边连夜安排父亲往省立医院转院,一边去高铁站想买票回山东。到了高铁站我才知道,晚上高铁是不运营的。在大门紧锁空无一人的北京南站,我当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幸亏,是误诊。
经过省立医院的精心检查,父亲最终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父亲很快痊愈出院。
从那时候起,在我心中似乎从来都不会生病的父亲,隔三差五就因为种种原因需要住院治疗,母亲也是一样。
前不久,母亲因为轻微脑梗住院治疗,幸亏病情不重,加上医生精心治疗,恢复的很好。
母亲脑梗是国庆节前出院,国庆刚过,母亲因为眼睛视物不清再次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住院手术治疗。
母亲尚未来得及住院,父亲那边又出了问题,他查体时候CT检查发现肺部长了一个8mm左右的结节,北京的专家建议手术切除。
两位老人一起出状况,家里难免有些忙乱。
好在,我有两个姐姐。家庭电话会议一开,大家很快做好任务分工。二姐在家照顾好母亲,我在北京为父亲联系专家安排住院,大姐则来北京帮忙照料父亲。
二老都有医保,经济压力不大。医保外的部分,阿宝作为儿子责无旁贷承担起来,就不让两个姐姐操心了。
今天,和大姐一起陪父亲去医院,做完检查开了住院手续。
回到家看到儿子,不由得愁肠百结。
和绝大部分我这个年龄的城镇户口朋友一样,家里儿子是独生子女。因为年龄原因,想再生一个也基本不可能了。
我真的无法想象,没有兄弟姐妹的儿子,三十年后面临我现在的状况时,得有多难熬。
为了生下我,母亲当年颇费了不少周折。如果当初家里就生了大姐一个的话,这次不知道得把大姐折腾成什么样子。
幸亏我们是姐弟三个,有啥事互相帮衬一下,还是比较容易扛下来。
我大姐的公公婆婆,现在也都到了体弱多病的年龄,两个老人加起来现在一年得住两三次院,幸亏姐夫也有几个兄弟姐妹,有事互相商量分担一下,也还能应付的来。
岳父,原来是当地中学的领导。
我和老婆结婚的时候,岳父身体特别硬朗,他也特别自信,经常和我们说将来老了绝不会拖累子女。
结果,前些年岳父突发脑梗,白天还意气风发,一夜之间就半卧床了。后来岳父更是多种疾病缠身,现在没人帮忙翻身都翻不了,大小便都得有人照料。
幸亏我老婆有姐弟四个,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些年把老爷子照料的无微不至,没受什么罪。
如果我和老婆都是独生子女的话,我们两口子大概现在想死的心都有。
我现在特别担心:儿子这一代独生子女,到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作为医生,在医院里面,见过了太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窘境。
双独夫妻,不仅要照顾自己孩子,还要照顾四个甚至六七个老人,一旦有老人生病需要住院,夫妻两个压力就会非常之大。
孩子需要照顾,住院的老人需要照料,家里可能还躺着一两个卧床老人需要护理。
这些事情,还真无法完全交给国家。其实现在咱们国家对老人的福利已经足够好了,老人看病费用也绝大部分都能报销,经济压力不算太大。
但很多事情,真不是收入高福利好就能解决的。
有人说,我好好攒钱,老了自己去养老院,不麻烦子女。
这个基本属于一厢情愿。
这么说吧,如果你脑梗或者啥原因导致卧床不起,大小便都需要照顾,你觉得护理费得多少钱一天?
以后老人比例越来越高,劳动力比例越来越低,劳动力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你算算你的收入,请三个护工轮班倒为你端屎端尿洗澡喂饭的话,养老院的护理费你有能力支付多久? 
养老院是一个和普通工薪阶层无关的东西。哪怕是北京,也只规划了4%的民众在将来可以住养老院。剩下96%都是靠自己养儿防老,其中6%会有社区扶助。主要是人力成本高了之后,雇佣别人生的孩子给自己养老是一个绝对的奢侈消费,和普通工薪阶层无关。
凡事,有利必有弊,计划生育也是一样。
对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而言,计划生育的好处是我们少承担了很多抚养孩子的压力,坏处是我们年老失能以后,可能要面临无人照料的困境。
对于独生子女而言,计划生育的好处是他们获得了家庭全部的教育和培养资源,坏处则是将来没有兄弟姐妹为他们分忧解难。
至于那些失独家庭,就不忍心说了,太惨。
我们这代人老了之后该怎么办呢?如何给独生子女一代最大限度的减轻养老负担呢?我没有答案。
只能希望国家能重视这个问题,未雨绸缪,在体制上做出妥善安排。
对那些目前仍然满脑子晚婚晚育,甚至打算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我真心建议你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
也许有一天,我们街头会贴满大字标语:早生多生,幸福一生!
到那时候,你想生,可能已经生不出来了。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