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嘉伟
7月,暑气熏蒸,但位于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镇东的包头北辰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肉羊养殖场内却清凉气爽、绿意一片。天刚微亮,贾阳便来到公司的肉羊研发现场,记录研发数据,围着试验羊打转,就此开启忙碌的一天。
4年前,难舍故土的贾阳放弃了博士生导师许下的种种留美机会,回到老家,成为一名“动物营养师”。如今,贾阳先后牵头设计并开展了67个饲料研发项目,制定了40多款饲料配方,不仅带动当地饲料加工、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还带动乡亲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大道。
学成归国 投身饲料研发
贾阳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2011年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赴美求学。在国外攻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曾多次负责美国农业部(USDA)资助的科研项目,在育肥肉牛消化代谢生理、放牧肉牛微量元素补饲、犊牛断奶和运输应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
2019年归国后,贾阳一直致力于国内畜牧行业反刍饲料的研发以及肉牛羊育肥系列产品的开发。2020年,贾阳受聘为包头北辰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负责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及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研发团队负责人,他经常深入各养殖场及牧民家中进行肉牛产品的技术服务、效果追踪及市场调查。
“国内和国外的养殖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不能生搬硬套,还是要真正研究懂‘客户’后再去做产品。”贾阳所讲的“客户”,既指购买饲料的众多养殖户、养殖企业,也指一头头品种不一、成长阶段不同的牛羊。
对养殖户、养殖企业来说,物美价廉的饲料无疑是他们的首选。贾阳从挖掘本土的农副产品入手,对这些原料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估,将其变废为宝。“玉米秸秆、玉米芯粉、花生壳粉、黄芪渣、葵花籽皮、酒糟……我尝试了许多木质化纤维和农副产品,通过科学调配充分挖掘它们的营养,让饲料整体的营养水平达到最好。”贾阳说。
成果转化 增加农牧民收入
在包头北辰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羊圈里,有8只“价值连城”的瘤胃瘘管羊,像这样的羊一般只出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这几只‘宝贝羊’由硕士、博士24小时‘伺候’着呢。”贾阳开玩笑道。为了深入了解羊对饲料的消化率,用科学的方式评价动物对饲料消化和代谢的情况,贾阳特地向公司申请了这项耗费人力、物力的动物消化道研究项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了解羊的消化过程,做好不同地域农副产品的评估,使它们对饲料的消化率最大化。
通过近一年在配方设计、产品试产、饲养实验和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努力,贾阳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肉羊全混合日粮,在合理利用地源性饲料原料的基础上,采用瘤胃调控、适口性调控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并结合生产实际先后开发出包括932H育肥羊全混日粮(前期)、932H育肥羊全混日粮(后期)等共计8个产品。该系列产品2022年销量增至12.18万吨,为企业带来3.2亿元的收入。该技术转化后的产品填补了内蒙古地区的空白,通过全混日粮配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有效解决发展肉羊产业草畜矛盾、饲草料精粗比不合理等问题,而且使农区丰富的木质化纤维得以利用,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农户和养殖户收入。
技术服务 带领乡亲科学养殖
为了引导带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贾阳还经常义务向农户、牧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举办养殖技术培训,教授预防畜禽疾病和疫情发生知识,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管理能力。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几年来,贾阳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4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组织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项目3项,被评为“2023年包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年5月,贾阳被包头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农牧局、市乡村振兴局评为“全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我感到无比骄傲。”贾阳说,下一步,他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发光发热,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