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画 家 朱 家 骞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01826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老马 / 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四十载乎?
        朱家骞先生和我是同学。1973年入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学习,三年后毕业。屈指算来已经四十二个年头了。四十二年间其实也不断的见面,变化总是有,但那是温柔的渐变,没有到刮目相看的地步。今年,为纪念入学四十五周年,我们班级搞了一次同学作品展,展前,家骞将二十余幅作品的高清大图发给我,让我参谋遴选,这次真真正正有了刮目相看的感觉。展出时同学们也都交口称赞,包括那些当年的业务尖子、如今的教授们。这足以说明家骞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学艺术说难则难,说易也易。说难,艺无止境,太多的人终其一生,也难达到一定的境界。真正能名垂画史的人,多是天分与勤奋的叠加与融合。这些人站在群山之上,多数人只能仰望。
        天分是与生俱来的。更多的人是靠着勤奋和汗水闯出一条路子来的。家骞兄就属于后一种。
        三年的学习很难说有了多大的收获。那时十年运动还没结束,教育在不断的进行革命和试探,师范要培养教师,教师要教学生,那就每样都学一下。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国画、版画,浅尝辄止。只是师父领进了门,日后的修行就看自己的努力了。
        毕业了,同学们各奔东西,家骞先是被分配到西部一座小城的工厂里,在那里的子弟学校教书。工厂坐落在山沟里,文化荒寂,朋友寥落。如果在这里还奢谈艺术,那会让人觉得神经是否出了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人,更是计划中的重头,想挪动一下谈何容易?后来经多方努力,他总算是调回了首府,安排在市体委搞宣传。在那里,画画可以半明半暗,不必躲躲藏藏了。
        家骞是一个勤奋执着的人,为了一个目标,他可以不懈的去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骞自加压力,入湖北美院进修花鸟画。其后,在同学中间,他的花鸟已经是羽丰花妍,一片滋润,提前领先众人了。
        家骞有一半蒙古族的血统,在计划生育的年代靠着这个条件努力完成了生二胎的夙愿。当然,负担也是加重了的。为了养家,他在首府较早地开了一家画店,卖自己的作品,也卖他人的字画。这让他了解了市场,懂得了艺术怎样和市场相接轨。
        后来,他又应邀到老年大学授课,那段时间,他倒逼着自己在画史、画理和技法上下了一番不浅的功夫。八大、老莲、缶翁的作品没少触动他的灵魂,自然也弄得池水尽墨,衣襟常黑。所谓“给人半桶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此言一点不假。家骞又实在,总想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掏给学生。为此,许多学员也都以自己是朱老师的学生而骄傲。
        那时,家骞还被一家儿童画刊聘为特约画家,画过不少插图和连环画。这对作者的造型能力和按照情节去创作的能力也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受母亲的影响他也搞过许多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剪纸作品。那个阶段作品虽丰,还不能算是在某一方面占据高枝、独领春光。
        真正让家骞有了第二次飞跃是在最近这十余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期间家骞一直在做着积跬步、积小流的事情。2008年,家骞在中国美协开办的高研班结业。2012年又在荣宝斋霍春阳工作室学习两年。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撇开妻儿赴京再做学生谈何容易?学而不厌、研修不止,家骞做到了。
        这之后,家骞的画风大变:笔墨灵隽,气韵生动,静穆中透着一股超逸之美。画幅中荡漾着的是淡淡的文气、古气。那是来自作者日饮墨渖三升后,滋养出来的阴阳互渗的华滋之气。
        除花鸟外,家骞还潜心创作了一批饱含禅意的人物作品,无论是儒释道,还是棋书画,这些人物耄耋而有智慧,折腰不失风骨,沧桑而越益坦荡。
        花鸟不媚不俗,人物含而不露,这就是境界。挂在展厅里,观众在你的作品前是否能够停下步来品读,这就是无形的评价。

        语言的评说往往是空泛的,我说过的这些话恐怕也是如此。那么,少废话,还是看画吧。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