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风云

“八六三计划”背后的故事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937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1986年3月3日,一份题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上报到中共中央,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被称为“八六三计划”。

图为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将鲜花献给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王大珩(左起)等4位联名提出发展高技术建议的老科学家(资料照片)。

这份报告,是由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提出的。报告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建议,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这份报告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他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1991年4月25日,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右起)荣获“863计划”荣誉证书(资料照片)。

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论证,当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计划纲要选择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
由于促成这个计划建议的提出和邓小平同志的批示都发生在1986年3月,因而这个计划被命名为“八六三计划”。1987年3月,“八六三计划”正式实施。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1年,邓小平同志又挥笔为“八六三计划”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再次对为实现“八六三计划”而攻关的科学家给予鼓励,也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八六三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