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源将军退居二线后,又一次故地“寻根”。
2016年全国“两会”闭幕当天下午,他回到首都师范大学,将自己的上将军服捐赠给母校。
此后,他还曾前往自己早年工作过的一家北京企业。资料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正是工厂的学徒工。
大家都知道,刘源当过河南副省长,这里也是他步入政坛的起点。
那么,与此次捐赠军服有关的刘庄和史来贺,又与将军有何渊源呢?
当时,刘源是带着户口来到农村的,有人对他这种与某些“时尚”相悖的举动并不理解,有人还说他是来“镀金”的。
后来知道他是“高干子弟”以后,又说他是来“搞调查的”。
对于这样的议论,刘源用行动作出了回应。
他每天除了睡觉,几乎90%以上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学习上,绷紧了劲干10个多小时,管十多个企业,每天还必须保证两个小时的夜间学习,这样只有五、六个小时休息。
按他自己的话说:“好在我是一沾枕头就着,直到清晨挣扎着爬起来,连个梦都不做。”
在农村,刘源的生活很简朴,据当地干部们说,他有时早晨买个馒头,喝口开水,就算一顿饭,下乡时也不吃招待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刘源当时每月工资加补贴是六七十元,但他从不乱花。
他下农村后,一年积攒了三百元钱,分别寄给了广东灾区人民和雁北的农民(原编者注:刘源曾在风沙弥漫的雁北农村插过七年队)。
说到史来贺,中原大地几乎无人不知。
上世纪50年代初,他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是他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让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
1988年1月,河南省七届人代会爆出一条轰动全国的大新闻:36岁的刘源经人民代表直接提名为候选人,并当选为副省长。
100多名代表在推荐理由中说:“我们推荐刘源为候选人,并不是因为他是刘少奇同志的儿子,而是因为他谦虚谨慎,工作敢想敢干而又任劳任怨,有突出的政绩。”
河南人都说史来贺对人从不轻易表态,也从不轻易夸奖人,可他认为刘源是个人才,是个栋梁,破例称赞他。
他对记者说:“刘源是高干子弟不假,可都说他不像高干子弟。他当郑州市副市长三年,管城建。如今的市长不好当,管城建的尤其难。可你们两位大记者到郑州街头转一转,刘源的口碑好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