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界

肖遥:美国图穷见匕,中国应准备孤军奋战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9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24小时之内,中国对于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进行了完全对等的反制,并且充实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内容,以及加强了对美国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陆当然有足够的底气,对美国的全面关税战进行对等的回应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制造的全供应链以及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所具有的底气。
中美相搏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的后期。在这个阶段,在某些领域,中国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反超,并在高科技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活力,特别是中国在社会各领域展示出来的效率,使美国重新伟大的梦想,离实现愈加遥远。
全面关税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启的。
尽管是全面关税战,但特朗普真正的指向目标仍然是中国。目前由于全面关税战所造成的市场混乱,正是美国所希望看到的,乱中取胜是其第一目标;而如果不能轻易取胜,那么就要使美国的主要对手陷入混乱,打乱其已有的发展节奏,这是特朗普政府的次要目标。在一种比烂的游戏中,美国总是能找到很多办法。关税战当然会使美国进一步衰退,市场重构的步伐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衡,但这个过程中,损失的不会是美国一家。
其他贸易伙伴将对美国的全面关税措施如何反应?
一般情况而言,这取决于具体国家,其经济增长与贸易增长的依存关系,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依存关系。美国现在推出的关税政策的基础在于其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一些中小国家,对于美国的关税政策明显缺乏抵抗力,因此直接放弃抵抗并选择与美国媾和,是这些国家的优先选择。即使一些欧洲和北美大国,目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仍然依赖于美国,即使有意与美国抗衡,对美国的关税施行反制,但他们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将美国的关税转嫁给中国,并通过与美国的媾和达到一种完全针对中国的关税联盟。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一个结果。
最坏的结果可能是美国通过施压的方式,建立起仅仅针对中国的关税联盟。世界将一分为二,即美国的关税联盟,以及中国的关税联盟。至于中国的关税联盟中,成员也许只有中国和一些极少数的国家。在中美之间,选择中国市场,还是美国市场,这是明显的二选一的问题。尽管大多数国家并不愿意二选一,但以具体国家的出口结构与中美两国的进口结构进行稍微的比对,就能明白大多数国家为什么只能选择投降的原因。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依照目前的政策推演,双方的最终完全脱钩将成为现实。尽管供应链的重建以及市场的自行调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唯一的变量是中国之外的供应链所能提供的效率在多长的时间内可以达到现有供应链的水平。在这之前,中美两国的角力将经历较长时间内的滞涨局面。中国解决之道的最重要的方案,仍然是扩大内部市场,刺激消费,同时建立区域市场。
另外一个方案,应该是利益均衡的机制。
这一机制要求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出口产品,采取与美国出口产品同样的关税政策,以降低这些国家和组织单独与美国媾和,对中国采取歧视性的关税政策。毕竟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市场,关税战以市场为基础,也以市场为目的。
这一个方案类似于当年美国人提出的利益均沾的方案,即其他国家与美国所达成的关税妥协方案,不可以对中国对该国的出口形成新的壁垒。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其次,其他国家和组织对与美国妥协,从而形成的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减让,应该适用于中国产品,否则中国应该对于该国的歧视性关税政策予以再平衡,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美国全面关税战的最终目标是将中国市场完全隔离,切断中国制造业的成长路径,并重新构造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最好是美国自有,哪怕是美国可控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的重构一定需要一个对资本流动具有强有力的杠杆才能逐步实现。利率是一个重要的杠杆,但掌握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手中,而美国政府所能掌握的最强杠杆,仍然是关税。这意味着,中国如果希望将美国关税战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就必须更好地使用关税这个杠杆,在基本上丢掉美国市场的同时,巩固和大大发展美国之外的市场,尽量减少由于美国出口下降所造成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决定了中国在近期各国与美国的关税交易中,需要保持高度警觉,视具体情况形成自己结构性的关税政策。
质言之,要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刺激内需和建立区域关税联盟仍然应该是中国的重中之重。同时,对于不愿意参与中国所主导的关税联盟计划的那些国家要采取“利益均沾”,即对于美国的任何关税减让都应同样适用于中国产品,从而形成类似于美国的那种针对不同国家的结构性关税政策。在目前这种局面下,再面向国际贸易组织去打道德战,已经不会起作用。关税武器必然需要武器的关税化予以再平衡,而目前这个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市场准入。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