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界

阴山从哪里来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4313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在阿拉善盟中部的台地,有一片丘陵地区,这里分布着数座低山,它们微微隆起于丘陵之上,山势低缓,没有险峻之姿,在海拔3000多米的贺兰山下毫无存在感。

    可是,若在夕阳下看它们,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周身五彩斑斓、美丽夺目。
    声名赫赫的阴山山脉就以如此低调和奢华的方式,拉开了它的序幕。短暂的序幕过后,整条山脉的高潮便匆匆到来——进入巴彦淖尔市境内不久,在乌拉特后旗毕力盖庙北的崇山峻岭中,阴山山脉的最高峰呼和巴什格骤然登场。它海拔2364米,雄壮巍峨。
    然后,阴山一路蜿蜒向东1000多公里,横穿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在锡林浩特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拐向南,擦过河北北部,止于大马群山。
    这样看来,阴山山脉途经内蒙古、河北两省多地,并不独独属于任何一地。
    但相信,每一个生长在阴山下黄河边的巴彦淖尔人,都觉得,阴山是我们的。
    初生——
    三股力量造就阴山
    首先,我们要刷新对阴山基本地理的认知。它不是自古以来就一直矗立在中国北部的一条山脉。
    亿万年前,它曾是海拔不过数百米的平原丘陵地带,这里气候湿润、湖沼密布,分散有广阔的内陆湖,大量苏铁、蕨类、银杏等裸子植物生长其间,成为恐龙等众多动物的乐土。直至恐龙灭绝,这里仍然是丘陵与平原,既无阴山,也没有高原。
    称霸地球的恐龙好日子过了1亿多年,直至6500万年前的一天。
    那时,今天的乌拉特中旗西边群山还是一片沼泽地。一只恐龙带着它的孩子,从这里悠闲地走过。这里因潮湿多泥而并不好走,恐龙身后的脚印起初还是清晰的,后来就渐渐成了小坑。看得出来,每一步它的脚都是陷进了泥里又拔出来。就在这时,一颗偏离了轨道的小行星冲向地球,引发的巨大灾难毁灭了称霸地球的恐龙。
    这只恐龙也没有例外。意外的是,它的足印被神奇的地壳运动保留了下来,使它们走过的瞬间留存为永恒。
    而此时,地球内部的地幔活动越来越剧烈,印度板块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靠近亚欧板块,而距离我们600多公里以外的察哈尔火山群,也在蠢蠢欲动。
    这三种力量看似互不关联,但接下来,你将会看到它们走上同一条道路,共同发力促成阴山的诞生。
    首先出手的是地幔活动。这从地球诞生之初就有的活动看似平常,但6000多万年前,地幔柱的不断上升,引起地壳抬升,促使内蒙古北部地区形成高原,而在南部,沿鄂尔多斯台坳周缘发生强烈水平挤压,陆地像拱起的毯子,地势越来越高,南北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地势以及气候、植被的差异,阴山山脉这条横卧的巨龙,隐隐出现在内蒙古中部。
    第二个出手的是板块撞击。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猛烈相撞,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诞生了地球上最高、最厚、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同时,大碰撞的洪荒之力开始向外围传导,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阴山山脉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内蒙古高原。
    第三个出手的是察右后旗的察哈尔火山群爆发。30多座巨大的火山如同串珠一般沿地球断裂带分布在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火山喷发的大量熔岩流沿裂隙带喷溢,填充低洼地带,覆盖周边丘陵。数百米的熔岩流覆盖在阴山上,再一次抬升了阴山的高度。
    因为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的一再升高,两处高地的挤压使中间的地层发生断裂,造成阴山南北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蒙古高原,而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河套平原,断裂层出露,山石嶙峋。

    这就是我们的阴山山脉。


    曾经——
    青山如画森林成片
    当大自然开天辟地般的伟大创造终于归于平静,阴山给我们展现出它美丽惊艳的面貌: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从西向东连绵展布,高山、云海波澜壮阔,蔚为大观。山地中发育出大量水系,水系切穿山体,形成峡谷。流水冲出大小谷口,流向河套平原,平原上湖沼遍布。
    这是年轻时的阴山山脉,是我们无缘得见的阴山。
    大家也许会有疑问:我们看到的阴山终年荒芜,山头上光秃秃的,少有植被生长,更无水系滋润,你说的这些景象,真的曾经存在吗?
    考古学家在磴口县和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的许多沟谷中,发现了层层叠叠、大大小小的滚圆石头,这些石头就是河流曾经存在的证据。在阴山中,更是发现了很多岩画:无数野生的牛羊驴马自由生活在森林之中,被猎人所狩猎,树木资源远比荒凉的蒙古高原上丰富得多。
    这足以证明,阴山形成之后,曾经有过青山如画的岁月,尤其是阴山南麓,是一片富饶肥美的草原森林,河流纵横,水流丰沛,大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活跃在此处。
    这一点,从战国一直到秦汉之际一直与中原王朝争夺阴山的匈奴人应该感受最深。
    匈奴崛起后,一直在争夺阴山的控制权。在他们看来,阴山北低南高,北坡舒缓,慢慢倒向蒙古高原,即使是不善于登山的骑兵也可以在这样的地形上行走。而南坡与河套平原之间1000米左右的落差是断崖式下降的,登山非常危险。在阴山山脉这样的特殊地形中,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优势应是压倒性的:不仅登山相对方便,占据高地之后还可以将对方动态尽收眼底。
    对匈奴人来说重要的地方,也就是对中原王朝危险的地方。匈奴人一旦得以控制阴山南北两侧,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力就会明显加强。黄河并不能阻挡他们进一步南下的脚步,关中也就在他们的攻击范围之内了。在关中地区建都的历代王朝,都想尽办法与匈奴争夺阴山,维持住面对匈奴的防线。
    然而,阴山对匈奴的意义可能远不止中原王朝所想象的这么简单。
    在河套平原高耸的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气和北上的水汽,加上黄河和众多湖泊的存在,使得阴山南麓空气湿润,形成了独特的湿润的小气候系统,阴山南坡的土地展露出无限生机。
    匈奴人赖以为生的畜牧业高度依赖天气条件。一旦天气变得干旱寒冷,只要能控制阴山,他们就能到阴山南坡这样的水草丰美之地度过灾年,这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经济抗风险能力,使他们能够持续强盛。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骑马民族维持强悍战斗力所必不可少的武器:弓箭,它的原料——木材,来源于阴山南麓的森林。控制阴山,就相当于控制了丰富的木材,甚至于因为这些丰富的木材,匈奴人改变了自己的丧葬习惯,开始学习汉人使用木质的棺椁盛装尸体,而这种习俗在匈奴早期的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汉使夏侯藩曾向匈奴乌珠留单于索求此地,匈奴单于予以拒绝,理由是“匈奴西边诸侯作穹庐及车,皆仰此山木材,且先父地,不敢失也”。先父地不敢失是假说辞,诸侯要用木材造车才是正经事。西汉朝廷也清楚“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
    《史记·匈奴列传》载:“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颜师古认为,这里的茏城和单于庭都在阴山,而匈奴人“蹛”的传统则是绕着林木骑马祭祀。这是阴山当时树木繁盛的侧面证据。
    从这些史料中,我们能看到,当时的阴山拥有丰富的水系、大片的森林。
    这才有了《汉书·匈奴传下》所谓:“匈奴失阴山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而从东汉开始,中国气候由暖湿期转入了干冷期,大批植物和动物由于无法适应干冷而消失,加上人类活动的破坏,阴山的生态环境开始变得恶劣,逐步成了今天这样光秃秃的样子。


    现在——
    依然富饶依然美丽
    时间的巨轮到了21世纪。
    阴山巍峨,千年不变,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战争远去、和平到来,阴山南北的各民族消除隔阂、亲如一家。
    在巴彦淖尔市境内,从阴山向两侧绵延,北部为乌拉特草原,是富饶的天然牧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位于乌拉特草原上的乌拉特中旗境内,是连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草原上盛产牛、马、驼、羊,其中二狼山白绒山羊和戈壁红驼、白驼是国内外少有的珍奇畜种。南部是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现有耕地1000多万亩,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溉区,农牧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独具特色的河套小麦、葵花、河套蜜瓜、苹果梨、番茄、枸杞、黑瓜子等名优产品,是全国著名的绿色产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数条公路、铁路的开通和乌拉特中旗机场的建设,使得阴山不再是从前意义上分隔河套平原与乌拉特草原的天然屏障,而变成了连接口岸、沟通农区和牧区的重要通道。阴山,正在迎来一个绿色新生。
    而人们也逐渐意识到,阴山不仅仅有石头和植物,还拥有诸多类型的地貌。
    新构造运动导致三湖河平原下沉幅度大,造成了断层地貌,形成了挺拔而险峻的大桦背。又因为大桦背周围湿地众多水汽丰富,周围众多山峰抬升气流,造成经过这里的湿润气流抬升后遇冷极易形成降雨,使得大桦背植被茂密、景色怡人。远远看去,峰峦叠嶂,满目青黛。
    古代阴山发育出大量水系所造成的众多河流,在乌拉特后旗境内的狼山形成了河流侵蚀地貌,在山中造就了众多峡谷沟壑。峡谷两侧遍布各种象形石头景观,沟里乱石嶙峋,有天然的石板路、石头巷和龙蛇争霸、大鱼头、猴子观海、松鼠偷日、豹子缩头、金龟探海、大鹏啸天、猴王探头、阴山守护神、天梯、牧羊女、天马行空等景观。
    亚欧板块的大碰撞使得阴山部分红色地层变形。千万年来,红色地层受到流水、风力、重力等作用侵蚀,在乌拉特后旗形成了丹霞地貌。这是内蒙古境内发现最早的丹霞地貌。这些顶平、身陡、麓缓的石墙、石峰、石柱等各异的山石,形成了别样的美景。
    贺兰山和阴山之间的断裂带,使得此处长年有西北风吹入。经年的风蚀造成了狼山上为数不少的雅丹地貌。乌拉特后旗的山间常有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经多年风沙剥蚀,有的已经成为孤岛状的平台小山,是宝贵而独具一格的风景。
    更新世,阴山上的广阔区域为冰川覆盖,长年累月,在岩石上形成了一个个的冰蚀小坑,冰川退去后,又经长年风蚀,形成了乌不浪口的风蚀冰臼。这一地貌,不仅造就了独特的风景,还为研究几百亿年前的中国古环境、古气候、古地貌、古人类、古生物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距今一万多年前,人类的脚步终于走进阴山。在磴口县、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的大片阴山中,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蒙古等族先后在这里生活。他们在山壁上敲凿、磨刻,记录了自己的生活,也记录了几千年来动物植物、草原河流的变迁。茫茫阴山中,有我们这片土地最为珍贵的历史。
    除了美丽特别的风景,阴山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藏。在全国著名的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上的巴彦淖尔,各种矿产达69种。居全国之冠的硫铁矿储量,居自治区第二的铁、锰、铬储量,以及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铅锌铜储量……这些都为巴彦淖尔提供了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为我们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由衷地感谢阴山,感谢阴山赐予巴彦淖尔的美景和资源。
    它是日益向好的阴山,是我们的阴山。
    没错,它是我们的阴山,不仅仅因为它千百年来都横亘在黄河边上,像母亲一样怀抱着河套平原这颗塞北明珠,见证着河套大地的变迁;也不仅仅因为它的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在巴彦淖尔,它最美的乌拉山大桦背也在巴彦淖尔;也因为它造就了黄河由狼山向北的奇迹、让黄河滋润了我们的河套平原,因为河套大地的一代代先人们曾在阴山生活,留下了世界七大岩画之一的近万幅阴山岩画,更因为它丰富的赐予,让我们这片土地富饶肥沃、风景如画。
    我们感慨它的伟大,也铭记它的赐予。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