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界

布林肯受接见,传递什么信号?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34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选择父亲节这一天来,还算诚恳。
很多人都希望布林肯此行是破冰之旅,因为世界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昨天接待布林肯的四个细节:
第一,只有红线没有红毯。
当布林肯走出舱门,准备挥手向迎接人群致意时,才发现 倘大的机场只有四五个人迎接他,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更没有红毯礼乐,只有空旷的机场水泥地坪等着他。
这让他挥在空中的手突然有点僵硬。按惯例,以前美国国务卿来访,都是红毯相迎外长接机,但这次既没有红毯,也没有外长。接机的只有美大司司长和美使馆人员。
可能是出于礼节,秦刚在门口迎接。怎么说也是美国五号人物,又是第一次访华,受此冷遇,估计是布林肯万万没想到的,这让他显得有点尴尬。
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安排,在他们步行离开的地坪上,有一条长长的红线,这条红线不粗,却很扎眼。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红线就是底线,中国的底线在哪里,布林肯应该很清楚。
第二,只有握手没有拥抱。
在会谈现场,布林肯表现的非常热情主动,看到迎接的秦刚外长,远远的就张开双臂试图来一个拥抱礼,但秦刚只是伸出右手,以中国的方式握了握手。
这实际上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告诉布林肯,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按照中国的礼节来;二是提醒布林肯,咱们也没那么熟吧,我不吃你这一套。
现在中美关系什么情况你自己不知道吗,你带着多少诚意自己不清楚吗,何必在全世界的媒体演戏,搞虚情假意那一套。
可以说,从秦刚外长的态度让布林肯明白,他此次中国之行能否完成使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了。
第三,只有口罩没有互信。
这次会谈双方竟然都戴上了口罩,这个细节也引发猜测。要知道美国人是不喜欢戴口罩的,但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按中国的规矩戴上了口罩。
现在疫情早就结束了,又是夏天炎热天气,此前北京主持沙伊和解的会议,现场也没有佩戴口罩,为什么这次突然又把口罩戴起来了?
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让美国人知道,中国有中国有规矩。另一方面,戴不戴口罩不是取决于病毒,而是取决于信任,取决于感情。
既然你们不能坦诚相见,那我们就隔罩对话吧。你们不是最擅长嘴上一套背后一套吗?
第四,只有晚餐没有晚宴。
报道称,中美外长昨晚会谈后共进晚餐。注意这里的用词,是晚餐不是晚宴哦。不仅是晚餐而且还是工作晚餐,差不多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还是美国学者有先见之明,来之前就建议布林肯下飞机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去吃一份煎饼果子。这东西不仅好吃,关键也能表达出一种态度。
他在中国这里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不是取决于中国怎么做,而是取决于他有多少诚意,能谈到什么程度,能作出什么样的改变。
肯定有人会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好客之乡,为何对布林肯表现出如此冷漠?怎么说人家也是美国排名第五的实权人物,这合适吗?
如果你觉得不合适,那就想想此前在美国安克雷奇会谈上,他们给我们中国代表吃的什么,是泡面啊,同志们!
所以能陪他吃个工作餐就已经很给面子了。什么时候能放下对中国的成见,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什么时候再把酒言欢吧。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那么再看看来之前干了些什么。就在来访的飞机上,他还和与日韩外长通话,称将“负责任地管理美中关系”,以此给日韩打气。
所以说,布林肯此行所遭遇的一系列冷遇,并不是中国不懂待客之道,而是刻意而为之。就是要让布林肯、要让美国,看到中国人的态度和决心,底线和底气。
布林肯是老牌政客,不可能读不懂中国借此传递的信号。他明白,他此行能否完成拜登所赋予的使命,是光荣复命还是无功而返,完全取决于他的态度。
如果他不能纠正对中国的偏见,不仅没有红毯,可能后续的行程都将无法完成。按美国此前的计划,布林肯在华行程有4天,中国生生将其压缩成了两天。
如果再不拿出点诚意,估计连有两天都不受待见。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心理基础,才有了长达7个小时的中美外交会谈,才有了五个方面的共识。
也正是取得了这五个方面的共识,才有了后来与王毅的会见。又因为和王毅谈的不错,才又在今天下午,突然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所以怎么谈,谈什么,完全取决于布林肯。正如王毅说的那样:
国务卿先生此次北京之行正值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关键节点,需要就对话还是对抗、合作还是冲突作出选择。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