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史艳波)1月15日,内蒙古科普工作者聚集一堂,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科普专家团成立大会,旨在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投身到自治区科学普及的事业中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助力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科普专家团由内蒙古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全区学会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成员单位各领域的160多名专家组成。科普专家团成员研究方向包括农学、畜牧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林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和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徐文耀分别作题为《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比翼高飞》《生活因科学而美》的报告,报告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富有哲理,对于开展科普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据悉,2018年以来,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在12个盟市、103个旗县、31个国贫旗县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科普传播行活动,举办科普报告、科普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1100多场次,受益人数超过40万人,活动规模大、形式多、效果好,覆盖范围广,为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去年以来,自治区科协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国科协“1-9-6-1”战略思路,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创新发展科普之翼”重要历史使命,以充分发挥科普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为抓手,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以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普及为重点,向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凝心聚力;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向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学普及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在12个盟市、103个旗县、31个国贫旗县开展了4次大规模的科普传播行活动,举办科普报告、科普讲座、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和普及等1100多场次,受益人数超过40万人,活动规模大、形式多、效果好,覆盖范围广,为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普专家团成立后,160位专家们将走进田间地头,为基层农牧民服务。”自治区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高虹介绍。
经过多年的努力,内蒙古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先进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切实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助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打赢“三大攻坚战”更加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自治区科协要在自治区、盟市、旗县层层组建科普专家团队,发挥好专家智力优势,常态化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按照实际需要和形势要求,面向“四大重点人群”,分门别类,有计划、有重点地常态化编写出版科普图书,特别是编写好蒙文科普读物,积极探索有效运用电视媒体、科普游戏、科普动漫等手段创新科普工作途径,打造信息化科普服务精品,构建多元、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资源推送服务渠道,以科普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