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林
本文从领导能力和领导合力两个视角阐述了基层领导力的新概念,提出基层领导力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是全党领导力在基层的聚焦聚力,也是构建“领导共同体”的过程。基层领导力的突出特点和基本规律是领导力与执行力的有机统一、服务力与引领力的有机统一、组织力与共治力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提升党的基层领导力必须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力量、推进制度创新。
基层是一个组织中最低的一层,是权力系统的“神经末梢”,跟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同时,基础非常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基层就是党支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因此,夯实基层需要提升新时代基层领导力。
一、什么是基层领导力
什么是基层领导力?对这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比如,我们可以根据“领导即影响力”的定义,把基层领导力定义为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影响力,或者定义为基层党组织影响、率领、引导群众实现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愿景的过程。也可以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把基层领导力定义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行为等。本文试图从“能力”和“合力”角度阐述具有新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的定义。
(一)基层领导力是一种能力
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很重要,因而人们常常把领导力与领导能力相提并论。如果从领导能力的角度给基层领导力下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把基层领导力定义为: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引领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领导能力。
(二)基层领导力也是一种合力
党的基层领导力绝不只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诸葛亮有言曰:“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基层领导力的提升和发挥作用也是这样,表面看来,基层领导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基层,提升基层领导力主要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实际上,提升基层领导力必须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各负其责,形成高效协调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而把党的领导力层层传导到基层才能见效。特别是在政治引领、思想宣传、组织体系建设、资源下沉等方面更是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所以,基层领导力应当是全党领导合力在基层的聚焦聚力,而不只是基层党组织的一方之力。此外,基层领导力直接地表现为基层党组织与广大群众的互动力。基层领导力的主体不只是党的基层组织,还有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党对基层的领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实现其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治理乃至共同信仰、共同价值、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所以,基层领导力就是全党领导力在基层的聚焦聚力,是构建党领导下的人民利益共同体、信仰共同体、愿景共同体、治理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过程。
二、基层领导力的突出特点和规律
与高层领导力、中层领导力相比,基层领导力有三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和规律,我们把它概括为“三个有机统一”。
(一)基层领导力是领导力与执行力的有机统一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上有千条线,下穿一根针”,基层领导力是“连天接地”的。这就要求把中央和上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作、重大政策决策等宣传和贯彻落实到基层,让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能够深入理解认同、积极贯彻落实并取得实效。对基层来说,这种宣传和贯彻落实的执行力本身就是领导力,基层党组织如果没有这样的执行力实际上就等于没有领导力。
近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片面理解和执行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在领导工作中表现得总是偏重于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和做好“中心工作”,而在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的重大理论政策和重大战略、重大工作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教育广大群众方面还有明显不足。对这种理解和执行上的突出偏差,必须在提升和发挥基层领导力的过程中切实加以纠正。
(二)基层领导力是服务力与引领力的有机统一
基层领导力是直接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因而基层领导力总是从服务开始的。服务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更是根本点。邓小平同志曾经精辟指出“领导就是服务”。这个“服务”在政治上就是把人民当作主人,把干部当作仆人;在工作上,就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利益、愿望和愿景出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期待和要求,大力推动党建引领发展、党建引领治理、党建引领惠民等等。基层领导力就是基层服务力。这个“服务”实质上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统一。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但这个行动从来都不是从某些领导者的主观愿望出发,更不是从某些领导人的一己私利出发,而是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切身利益出发,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因此,领导服务必须坚持需要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必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必须因民需而实施领导、按民意来进行领导。
为民服务体现党的领导的本质,是基层领导力的根本属性,但还不是党的基层领导力的全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党的基层领导力作为党的领导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服务群众,还要有党建引领,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基层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政治属性是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基本功能。党的基层领导力首先是政治引领,就是说基层党组织要以党的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领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在基层领导力中,为民服务与政治引领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实现,就会失去民心,基层领导力就成了空话;而没有政治引领,基层领导力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正确方向,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力了。目前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弱化,不少基层党组织把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 “软任务”“虚工作”等而加以放松乃至放弃。对此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三)基层领导力是组织力与共治力的有机统一
任何领导力都离不开组织力,哪怕是极具特质的领导者个人。虽然他们或许有超群绝伦的天才领导力,但照样离不开他们所在的国家、军队、企业的组织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当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政治任务。这个任务至少包括密切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党的基层组织自身的组织力,一是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对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组织力,还有一个是提升党领导下的基层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自治力、共治力和自组织力。把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辩证统一起来就是新时代的基层领导力和基层组织力。因此,我们不仅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大力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做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等方面的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此外,我们还要强化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自治力、共治力和自治组织力。
新时代党的基层领导力是服务领导力+政治领导力+共治领导力。这是一种全新的基层领导力,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领导力,是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时代所必须具有的自治和共治相结合的基层领导力。其实质就是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平等参与、互动合作、协同推动、融合发展、多元一体,构建党领导人民推进共同发展、进行共同治理的领导力。这是传统基层领导力向基层新领导力的一个重大转变和飞跃,这是党的领导本质的必然,也是信息化这个大时代的必然!
三、有效提升基层领导力的路径
近些年来,如何有效提升基层领导力,各地做了许多实践创新和理论总结。本文认为,新时代提升基层领导力应当着重从健全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力量和推进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党的组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新时代党的基层领导力,是全部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提升新时代基层领导力,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最为重要。
实践表明,党组织有没有力量,关键在于组织体系是否严密有力。就基层来说,关键是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到全领域、各方面,做到哪里有群众、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新社会组织建在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只有覆盖才不会有缝隙和空白,党的领导力才能全面落实到基层。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线”。我们党要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升党的服务力、影响力、带动力、引领力等,都需要基层党支部来具体落实。因此,全党上下必须加强党支部建设。在基层领导力中,党支部书记是带头人,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党员是表率和榜样,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新时代党的基层领导力必须着重解决干部和党员问题,特别是解决选好用好党组织书记的问题。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在选、育、管、用上下功夫,确保我们党对基层领导干部能够选出来育出来管得住用得好。
(二)必须整合资源力量
从新时代基层领导力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越往基层越缺乏资源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指出,权力有两个必备条件:一个是动机,一个是资源。资源不足,权力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党的基层领导力也是这样,资源不足,就难以开展党组织的各种活动,就难以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就难以通过利用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提升党的基层领导力尤为需要强化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需要通过建平台、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力。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一齐努力才行。
首先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要为基层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政策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基层党组织有条件实施领导。这就需要把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决策转化为基层群众的认识和实践,特别是在思想理论的宣传阐释上一定要接地气,使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等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认同和贯彻落实。其次,在制定政策和作出决策时,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使政策和决策符合基层实际,能够为群众所接受和践行。因此,从总体上讲,提升党的基层领导力,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着重大责任,应当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部署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时,明确要求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转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实践表明,通过资源下沉把资源配置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才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治理水平。此外,各级党组织还应当跨领域跨层级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通过组建联合党组织进行资源整合配置,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一些地方走联合或融合党建的路子取得显著成效,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大量事实表明,在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到来的新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平台,推动基层党建跨界融合,从而构建“帮带链”“综合体”“大党委”之类的融合党组织,创建组织相联、工作相融、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发展共赢的基层领导共同体,已经成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领导力的新趋势。
(三)必须推进制度创新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新时代基层领导力的提升也是这样,不管是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还是进行资源整合配置、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等等,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制度、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创新上聚焦发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升新时代基层领导力就是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基层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体制机制。比如,在农村牧区要解决好“两委”的关系,在企业要解决好党委领导和公司治理的关系,在高校要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社会组织中要建立和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实现党对社会组织的全覆盖和全面领导等等。再比如,在体制机制上要解决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问题,还有协调好党组织全覆盖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创新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和推动基层领导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持续地提升新时代党的基层领导力。
(本文作者:李春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