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势如雷霆。
半年时间里,校外机构撤转关停,仓惶退场。
上市的教育股缩水90%以上,还没来及上市的则瞬间失血休克。
凡被资本烧过的地方,往往一片焦土。教育领域亦是。唯一不同的是,众多家长也成了代价中的代价。
浩浩汤汤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和国家意志相对抗。即使像新东方学而思这样的领军人物,也只能无奈离场。
除了俞敏洪把撤场后的课桌椅捐往农村尚保存一丝“体面”外,类似精锐、瑞思这样机构则是跑步逃亡,红极一时的教培市场徒剩一地鸡毛。
12月31日前,所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全部停止。
从目前来看,线下教培市场除个别游击队外,已全部退出江湖。
但这显然不够。国家要做的,就是不留死角一网打尽,绝不留下任何口子。
昨天下午,为了衔接“双减”,国家又开始对线上教育动手了!
根据要求,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将全部下线,特别是拍照搜题类APP,立即下线。
这是教育部继“双减”之后,为了无疑衔接放出的第二个大招。
线下补课之路已经被完全堵死,线上学科也将被一棍闷杀。无数家长再次陷入恐慌之中,就好像错过了线下补课,又错过了线上教育,就错过了一个总统一样。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这记大招到底有多凌厉吧。
第一,停停停,都给我先停了。
“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前,暂停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的备案工作,已备案的相关教育App暂时从平台下线。”
这段话意思很明显了,就是不管你以前上没上线,一律就地立正,先下线再说。至于什么原因,都懒得解释,就一句话:
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前。
以前是分步动作,各家审各地批。现在则要权力上收统一扎口,面上还是属地原则,但实则上是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标准出产品。
在这个标准还没有完全确立之前,都给我先停了。
但也不是没留“活路”,而是明确要先重新取得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补充完善相关信息,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恢复上线。
一句话,不是说不行,而是现在不行。
等我“红绿灯”立好了,大家再红灯停绿灯行吧。
第二,拍照搜题?那是惰化工具!
“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 App,暂时下线。”
这个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什么小猿搜题、作业帮之类的,就一边先歇着吧,哪凉快哪呆着去,别整天打着科技的旗号来祸害孩子们了。
这从定性上就可以看出高层的厌恶之情,三个排比一句比一句严厉:
惰化学生思维能力!
影响学生独立思考!
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三个连环炮之后,再予一重锤:
这些都是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 App!
虽然文字表述上仍是暂时下线,后面整改到位后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则撤销备案。
但前面的措辞如此严厉,后面的暂时与恢复等表述,显然是打一巴掌给颗糖似的安抚,这个“暂时”也可理解为遥遥无期,希望可能大概是,等着吧。
第三,学前线上培训项目,一律叫停!
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相关App予以撤销。教育App平台不再开展“双减”相关投诉受理工作。
这个好像不用解读,大家都是21世纪的聪明人。学前教育类的线上项目,不管你此前有没有备过案,一律撤销不留活口。
把快乐还给学龄前的儿童吧,人生已经很难了,6岁之前最天真无邪的时候,难道你还要狠心如此鸡娃吗,线下培训没了,还想转到线上,虽说孩子是你的,但那也是国家的未来呀。
而且专家早就告诫过,让孩子提前超年龄超负荷进入学习状态,对孩子的心智成长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出现伤仲永悲剧。
还记得那个4岁上小学,8岁读初中,13岁就上大学,17岁就上中科院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天才少年魏永康吗?
就在前几天,他去世了。
少时了了,大未必然。
我们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出了很多拨苗助长赶鸭上架等违背人类成长规律的事情,把自己的教育焦虑贩卖到孩子身上。
这样不仅会毁掉孩子的童年,还毁掉了一个家庭的未来。
总结一下吧,总之针对线上教育APP的这三记重锤,一锤比一锤重,一招比一招凌厉。
如果说第一锤还留出半扇门,第二锤则只剩下一条缝,而第三锤则直接闷杀。
解读完了,不知各位家有学娃的家长们心情如何?是支持还是赞同?
我看了一下相关评论,其实争议最大的还在第二个锤子。
反方网友就问了:一刀切可取吗?
不给求助,家庭教育怎么搞?初中生家长该怎么教?
现在的家长,估计211、985也很难有效辅导初中的娃了。
城里还好,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没了这些APP,不会咋办?
而正方网友的观点则是:早就该取缔了!
布置作业的意义是什么?是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寄望于网上搜答案。
直接找答案的结果只能是学生骗老师,老师骗日子,平时心领神会,一到考试全瞎。
别说你家孩子有自制力,那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孩子有了参考答案,还会认真思考吗,还能安心做作业吗?
所以教育部说的没毛病,这就是个“教坏小孩子”的软件。
别再打着什么高科技的幌子,以“它可以开阔你的思路,也可以培养你的惰性”来为这些傻瓜APP辩白洗地,大人都有惰性,何况孩子呢?
科技使人懒惰,长时间用这类傻瓜软件,别说孩子,就是大人也废了。
如此长时间投喂,不仅教不出独立思考的孩子,还会让孩子更加懒惰,甚至认为世界本该如此,一切唾手皆可得。
不信你看那些一边开着手机外放,一边刷抖音傻笑的人,还有那些长时间沉湎于游戏的,是不是眼神越来越呆滞了?
连大人都需要防沉迷措施,何况心智不全的孩子呢?
当然,在快刀斩乱P的同时,确实也要兼顾到那些父母文化不高,老师又是打卡上下班的情况,寒门学子求学难,要给他们一些求知的出口。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不可能是拍脑袋决策的,一定是经过长期且广泛的调研和论证作出的,也一定是符合最广大群体的利益的。
好处不说了,难处大家能想到,国家当然也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