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新闻纵横网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界

周 文:如何看待秦始皇的伟大成就

来源:新闻纵横网 浏览次数:1001次 字号【 【关闭】
分享到:
刚刚播放的电视剧《大秦赋》对于嬴政统一六国的征程,用史诗般的画面呈现出来,描绘了一副轰轰烈烈的时代巨变。
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公元前221年,秦横扫六国建立秦朝,中国正式进入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时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说到秦始皇的成就,往往还会提及到大一统后推行的书同文、车同轨和郡县制。

试想如果没有“书同文”统一文字,中国的大一统能延续至今吗;如果没有他以宏大格局与无私之心而确立“郡县制”,废除“分封制”,中国是否早已灰飞烟灭,一如西方的古罗马帝国,早就散落成了一地碎片。

正是从这一点上可以说,如果没有秦帝国的一统,就不会有后来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层面上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能够高效地处理和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秦始皇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统一,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所模仿。

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它结束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标志、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由此,秦帝国成为那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重新整合好塑造了华夏文明的规范。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华夏文明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走向了大一统的封建制度,而在之后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文明一直在延续大秦帝国所建立的制度。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统一的国家

与大秦国同时代的欧洲,也有强盛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

其中的古希腊文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整个西方继承了这一文明,从而使之成为整个的精神源泉。

古希腊和古罗马也都产生过著名的领袖人物,比如亚历山大、凯撒、屋大维等等。

但是他们谁都没有完成欧洲统一的大业。当然,欧洲与中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或许他们的统一没有华夏民族的中国那么容易。

但是无论如何,秦始皇能够把数百年战乱不休的华夏统一在他的麾下,不得不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功绩。

至此,2000多年来,中华民族有了天下一家,以国家统一为荣,山河破碎为忧的传统思想。

合则强、分则弱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

任何民族都渴望着山河统一,国泰民安。纵观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愿意让自己的国家分裂,山河破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犯我德邦,虽远必诛。

赴汤蹈火,就是为了寸土必争。

因为谁都清楚,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代表着民族的尊严。

君不见有多少小国在复杂残酷的国际形势下,在缝隙中生存的艰难、屈辱与无奈。

——谈今论古,抚今思昔。

没有秦时代的大一统,就不可能有中国几千年来的大同、大治。

数千年来的历史反复证明,每一次国家分裂都带给中国人无尽的痛苦,而统一则更多带给中国人安宁和幸福。

历史表明,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统一的民族。中华民族强盛时期,这往往是国家统一的时期。

反观近代以来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则沦为外族侵扰和殖民的地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浴血奋战,才再次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的一盘散沙,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而且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进步与文明进步是融合的
顾颉刚说:“中国的统一始于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已经渗透在中国人的血液中"。而促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正是从秦始皇统一之后的中国开始。
所谓“历史进步的根本标志,并非在政治的分合治,而在文明的进步,包括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观念形态进步与否。”,历史进步与文明进步是融合的,不能绝对的分离。
用今天的文明进步观去看待过去的历史,必然会落入虚无主义的陷阱,甚至将今天的一切问题归结为历史的源头,中国历史本身并没有任何进步,只是在单一的治乱循环里打转,而秦始皇正是这一问题的制造者。
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读,也更是对秦始皇的误读。不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史,而是用西方现代文明的视角去看待中国古代史——这本质上仍然是河殇式观念的延续。
谈今论古。今天,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为何这样一个煊赫恢弘的帝国,犹如一颗划过长空的流星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只留下了刹那芳华。

资治可以通鉴。

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首页 |  视界 |  岁月 |  风云 |  人物 |  深度 |  法治 |  热图 |  夜读 |  文化 |  快报 |  信息 |  财经 |  健康 | 百度统计
 Copyright © 2016-2017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投稿邮箱:gxd@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新闻纵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